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1, 2025 星期六 天色良好 13° 47% 寒冷天氣警告 霜凍警告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韋志成研市建「鬆綁」 爭取擴油旺地積比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市區樓宇日益老化,樓齡達五十年以上的舊樓數目,最新已突破一萬幢,市建重建工作亦面臨「樽頸」。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透露,經過一年研究後,發現油麻地和旺角剩餘可供發展的地積比率只有約一成,若以此作重建規劃,財務上並不樂觀;他說市建局正研究突破區內規劃限制,爭取加大個別用地的地積比率,增建單位,為重建區內舊樓「鬆綁」;局方亦打算善用未來重建地盤的地下空間,用作興建停車場等設施,以改善社區地面環境。   剛於上周任滿兩年的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接受本報專訪,提到自己上任時,本港樓齡達五十年以上的舊樓約有九千幢,但數目最新已超過一萬,他說市建局成立十七年以來,所能處理的舊樓數目卻不足一千幢,遠追不上舊樓增長,反映單靠市建局的力量難以解決市區更新問題。   身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的韋志成坦言,展開市區重建前,先要有土地處理搬遷安置,市建局已於去年五月展開為期兩年的「油旺地區研究」,希望在新土地到位之前,可於舊區以規劃的手段打破市區更新的困局。   但他承認,該項研究展開一年以來,發覺並不樂觀,「重建項目通常需要有一倍以上的地積比率增加,才有機會『打平手』,但油旺地區本身密度已很高,所剩餘地積比率只有約一成,若不改變現有規劃條例,或與規劃有關的一些要求,難以做到可持續發展。」   他預計,油旺地區的規劃布局未來在或多或少須作調整,目前正着手研究在適當地方調整規劃限制,包括考慮提高部分地段的地積比率,以便先興建一批數目較多的單位,以同區安置一批受重建影響的住戶,再利用騰出的地盤,分階段安置其他受影響的住戶,但過程中需要確保地區的基建容量足夠。   韋志成留意到,本港舊區的馬路普遍佔用面積很大,行人路面卻不足,並預料未來二、三十年之內,油旺地區有六、七成舊樓會因逐漸老而需要清拆,故其中一個研究方向,是希望日後每當有地盤騰出後,也可開放其地下空間,並揀選適當地點興建大型停車場,以及上落客貨區和垃圾收集站等設施,以減少路面車輛。   他相信,若能充分利用舊區地下空間,可遷走一些原本不受社區歡迎的社區設施,有助改善地面的環境質素,因此同時提升部分地點的發展密度,也可得到社會接受。   他指,善用地下空間是其中一個土地供應選項,但似乎未有考慮到於舊區更新的過程中,如何將地下空間釋放,故希望能透過「油旺地區研究」填補當中的真空,「本港舊區密度那麼高,其實最適合做步行城市,因油旺地區有數個港鐵站接駁,其覆蓋的三百米範圍內均能以公共交通工具『照顧』,這可令社區更加環保。」   他亦透露,市建局近年已漸漸改變工作方向,由以往以「項目主導」方式推動重建,盡量改為「規劃主導」。他以近年進行大規模收購的土瓜灣為例,以分階段方式推展多個項目後,現時就研究如何令不同項目的地下空間聯繫起來,認為這正好反映「先規劃、後項目」的重要。   他表示,「油旺地區研究」明年完成後,會參照過去在九龍城推展市區重建的做法,設立類似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DURF)的架構,展開由下而上的諮詢。他又表示,雖然保育活化現時並非市建局的核心業務,但由於油旺角地區存有廟街、女人街和波鞋街等多條特色街道,稍後會與區議會商討如何保育。   至於油麻地果欄,由於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已表明需要保留,他說反而讓未來工作方向變得清晰,稍後會研究如何改善附近一帶交通,以及能否善用其部分地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