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快將決定是否徵收一手住宅單位空置稅,發展商近日也加快了推售貨尾步伐;不過,無論全新盤還是貨尾盤和二手盤,成交價仍然相當進取,主要因為增闢土地議而未決,樓市仍然有強烈的供不應求心理預期。
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最新數據顯示,樓價連升二十五個月,迭創新高。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發表《預算案》時透露,當局研究向空置一手單位徵稅,指出政府雖然增加土地供應,但是有九千個新單位建成後而未出售。
當局希望以此施壓,令發展商盡快推出已建成單位,免得增建出來的單位拖延推出市場,令當局的增加供應努力成效打折。陳茂波昨日進一步透露,有關一手樓空置稅的研究已接近尾聲,會盡快作出決定和公布。
空置稅之議 遭難覓地掩蓋
他指未來三至四年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總供應量,會維持在九萬六千個的高水平,而土地供應可建單位,會略超過政府訂立的每年一萬八千個單位的目標,單是本財政年度,私樓全年潛在供應量已達二萬五千五百一十個單位,未來五年每年平均落成量達二萬零八百個,平均比過去五年多五成。他又提醒市民,本港利息將跟隨美國利息上調,要小心衡量風險。
不管是供應增加,還是利息上調,市場都覺得這是舊調重彈,就算有空置稅之議,今年頭四個月樓價仍升近百分之六點六,而且四月按月升幅達百分之一點八四,比前三個月為快,樓價已經升到九七年高峰的一倍有多。
空置稅令發展商近日多推了樓花和新樓貨尾放售,但是發展商開價相當進取,有的加推單位售價比上一批貴一成有多,即使如此,銷售情況仍然非常熱烈;至於二手市場,無論是私樓、居屋還是公屋,都持續出現新高價,各區不斷創出新樓王。
扭轉市場心理 須大增供應
究其原因,是市民到現在仍然看不到當局有何增闢土地的善策,政府賣地又持續出現新地王,連傳統本地發展商,都以高於市場預期的進取價搶地,更加刺激市民覺得日後土地會供不應求,樓隨地貴。今天市民置業購買力指數已經升至七成,不少人仍然不惜咬緊牙根,連父母的積蓄都動用來入市。
政府雖不斷提出數字說明私樓供應會增加,但是市民的感覺卻是土地供應緊絀,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十八個闢地方案,供社會進行「土地大辯論」,多個能夠大量增闢土地的方案,都要面對龐大的反對聲音,令市民覺得政府難以克服增地困難。
即使最後政府有所定案,還要花相當長時間部署和落實,到真正建成樓宇,時間就更長,市民看不到中期供應有大幅改善的可能。要扭轉「今天不買明天更貴」的心理預期,令樓市降溫,政府必須讓市民相信覓地有計可施,且能雷厲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