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區為商住社區,為可發展地下空間的策略性地區之一,把合適活動移至地底,騰出地面空間作其他發展。
灣仔區內居民更認為,日本東京地下街概念均值得借鏡,惟關注能否紓緩地面人流和車流。
借鑑東京地下街 增周邊連繫
灣仔區包括灣仔、跑馬地、大坑及銅鑼灣一帶用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全區人口逾18萬人,為本港商業零售核心區,當中區內絕大部分為私人樓宇,勵德邨為該區僅有的公營屋邨。
居民欠共識 多關注交通負荷
另外,香港使用地下空間作為商業用途或運輸設施已有多年歷史,銅鑼灣、跑馬地和灣仔等被列為策略性地區作研究,利用地下空間可強化與周圍環境的連繫,容納配置多類社區設施及基建,並能騰空地面空間。
灣仔區議員李文龍表示,地下街發展10多年前已討論,惟現時區內居民仍未有共識,大多數擔心發展地下街能否令區內交通擠塞情況改善,紓緩人流車流。若地下街成為區內地標,反而有機會吸引更多人流,加重交通負荷,而且發展時間甚長。
另一區議員黃宏泰指,未來有灣仔會展擴建及加路連街用地重建,將會令區內交通問題惡化,建議地下街可向東京借鏡。
另有不少居民透露,不支持發展郊野公園地,以加快新界發展是癥結所在,如棕地、農地及東大嶼發展等選項,避免市區居住環境更為擠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