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局早前以近每平方呎二萬四千元「天價」,向西營盤崇慶里/桂香街發展項目業主提出收購,創下歷來最高收購價。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指物業市場處於甚高水平,不論市建局或私人發展商,均面對「水漲船高」的高收購價,他預告在「麵粉」價高昂下,機構顧及本身財務的可持續性及樓市狀況,發展成本將反映在日後的樓價上。有立法會議員質疑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構,社會期望其角色與發展商有別,擔心市建局重建項目愈賣愈貴。
被轟推高樓價 撰網誌反駁
韋志成昨以「樓市『熱浪』 窒礙市區更新的持續發展」為題發表網誌,反駁社會有意見認為市建局以「新高價」收購是「推高樓價」的說法。他重申,市建局的自置居所津貼計算方法,是根據「七年樓」單位計算,市建局很大程度處於被動,亦被物業市場的波動牽着走,不能因為樓市的升跌而改動收購呎價的計算方法,或大幅改動項目的發展程序。
成本上漲 項目或「愈做愈細」
韋志成以西營盤區為例,指樓齡達四十至五十年舊樓的呎價,在市建局未提出收購前半年,舊樓成交價的平均呎價已高達一萬五千元,這類樓高只有數層、沒有升降機裝置和缺乏保養的舊樓,因具重建發展潛力,其平均呎價相對於同區、樓齡差不多但屬樓高二十多層的住宅大廈,卻要高出一成至一成半。
他續指,隨着樓市不斷攀升,市建局「低買高賣」的項目雖然帶來暫時性收入,但會被龐大收購成本所抵銷,以二○○八年在土瓜灣區開展的一個重建項目為例,項目涉及六十一個住宅及地舖業權,市建局提出自住物業的實用面積呎價為五千一百多元,而有關項目於今年初公開發售,市建局預計可錄得約七億多港元的總收入。
他又提及,如此時在同一地區開展一個相同規模的項目,以接近一萬六千元的實用面積呎價計算,須動用的收購成本,便將會高達九億元,故市建局需面對以下多個課題,第一是把項目「愈做愈細」,第二是不斷從以往「累計收入」中透支來發展這類高收購成本的項目,第三是從開展新項目的可供發展剩餘地積比作補貼。
他補充指樓市「熱浪」,絕對不是進行大規模市區重建工作的有利條件,不可單靠重建處理樓宇老化,關鍵在於推動樓宇復修工作。
如陷財困 議員促申資源
曾任市建局非執行董事的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指,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構,雖然需要自負盈虧,但社會期望與一般發展商有別,不能凡事單從市場價格出發;她強調說,市建局如財政有困難,應考慮是否向政府申請增撥資源,而非將項目「愈做愈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