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18, 2024 星期六 多雲 25° 79%

分兩個市場 釋放現樓供應

2018-05-23    經濟日報
近日幾個新樓盤皆「一Q清袋」,令人擔憂樓價又再急升。 海航買地大家說托市,新地買地香港人驚慌。究竟港人為何驚慌?是因為害怕後市愈升愈高,惟有慌忙入市。筆者再次解釋,海航是中資,當時買啟德地時,大家都認為是中資托市,對樓市會否上升將信將疑,但如今是本地龍頭新地高價買地,對後市有一定啟發作用,香港人應當面對現實。 仿效內地開發商 採薄利多銷 作為一名物業投資者,筆者並不願意見到樓價急升,這會使香港貧富差距擴大,從而衍生許多社會問題。住屋涉及民生議題,香港是一個發達城市,港人的居住空間卻愈來愈小,平均居住面積只有170平方呎,部分低下階層的劏房更是不足100呎。面對這般困局,房屋供應一時又來不及,港府也是束手無策。為此,筆者再有兩個建議: 1)將樓市分為兩個市場:首先是照顧基層市民的住屋需求,大量興建公營房屋和資助房屋,考慮將公私樓宇的供應比例由目前的6比4,提升至6.5比3.5。其次放寬本地人上樓的條件限制,縮短新移民申請公屋資格的年期,例如申請資格由來港7年縮短為3年。 另一個是私人住宅市場,這個市場是政府重要的稅收來源地,任由用家、投資者和外地買家自由發揮,賺錢或蝕本由買賣雙方自己負責。 2)釋放樓盤供應市場:新樓市場得天獨厚,全人類覓地起樓無所不用其極,沒有甚麼反對聲音,而蓋房最大的得益者自然是地產商。有見及此,港府應主動和地產商磋商,讓他們仿效內地開發商的經營模式,採取薄利多銷的營銷方法。 這是三贏的局面,像內地開發商碧桂園那樣,去年銷售額超過6,000億港元,純利約為300億港元,繳納不少稅,本港地產商應當學習內地開發商的做法。如果本港地產商反對,港府應考慮放寬二手樓市場,讓市場恢復正常運作。 撰文: 蔡志忠 亞洲地產董事總經理 欄名: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