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30, 2024 星期六 陽光充沛 22° 50%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擺脫折騰老路 拓地須新思維

港府昨提出收地清拆補償和安置新方案,提供更大誘因,加快騰出棕地或農地發展。此方向正確,政府亦應廣納意見,用新思維處理涉及收地發展的瓶頸,才能加快釋放土地。 加大經濟誘因 加快清拆搬遷 按發展局公布的新方案,不論項目規模,今後清拆行動將劃一補償安置安排,現金特惠津貼金額上限由60萬增至120萬元,申請者資格由現時需住滿10年縮短至兩年;至於受影響的住戶可免經濟審查,在港已住滿7年便可獲安置入住房協屋邨。 新方案明顯是針對過去不時出現一些棕地、農地的經營者或住戶,不滿賠償和安置等而堅拒搬遷的問題。涉及人數雖然不多,卻往往曠日持久,甚至爆發嚴重衝突。現在政府主動先行加大搬遷誘因,圖減折騰,反映政府非常重視覓地,願意聆聽和接納外界意見,改善現行做法,加快釋出土地來發展,這值得社會支持。 至於一些堅持務農的農戶,不在意金錢賠償,只在意是否獲安排另一幅農地繼續耕作生活;政府亦須關顧他們的需要,安排另覓合適農地,如此才能加快清拆過程,盡快釋出土地。 開發棕地與農地,只是土地大辯論中的一個選項,其他選項都同樣遇到不少障礙,同樣需要盡早有較好的處理方法。因若沿用舊思維,難以擺脫耗時爭拗、原地踏步的困局,故當局宜像處理清拆補償安置一樣,拆牆鬆綁,以新思維以至新機制解套。 例如,即使棕地和農地的住戶或經營者遷走,政府還須處理地價賠償問題。現時有建議以公私合作模式開發,不同持份者反應亦多屬正面,問題是擔心被指官商勾結,故都抱觀望態度,等待土地專責供應小組完成諮詢後提交報告。 好方案不須等 盡快磋商落實 香港嚴重缺地,填海是最好方法,但需時長,要較快釋出土地,發展棕地和農地既無可避免,方案可行便不要等,政府先行增加搬遷誘因,就做對了。 公私合作等一樣需要處理,各方包括持份者只要有好建議,就應提出,政府則應續聽取各方意見,積極考慮並與持份者盡快磋商,制定高透明度的新機制,釋除公眾疑慮,加快拓地步伐。 拓地刻不容緩,政府和持份者需以新思維應對,才能盡快釋出土地解決燃眉之急。 欄名 : 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