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6, 2024 星期一 微雨 27° 86%

香港願景拓地建議 能否釋疑慮?

2018-05-07    經濟日報
土地供應大辯論中,如何利用發展商手上逾千公頃的私人農地,是主要討論方向之一。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的香港願景,昨日提出一個建議方案,又能否消除官商勾結的疑慮? 主責大辯論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公私營合作模式,重點是建議政府興建交通基建,提供誘因給發展商改劃農地發展,可惠及的不止一個地盤;發展商雖然可作較高密度的發展,但卻要補足地價,並承諾替政府興建一定比例的居屋或首置上車盤等,當中公私營房屋的比例,取決於政府的政策及基礎設施投放的程度。小組也建議設一獨立機制,以公開、公平,及透明原則,評審發展商的申請。 香港願景昨日提出的建議,比小組提出的方案更加具體,包括建議設立一個「公私營合作管理局」,由特首做主席,成員包括官守及非官守人士。 民間主導 鼓勵小業主參與 曾鈺成形容,他們的建議「完全是民間主導」,而且鼓勵不只是發展商,更包括個人小業主,都可在毋須顧慮現有發展限制下,在更大的土地空間,設計規劃發展方案。 按香港願景的建議,有關土地的前期規劃,由私人界別負責,即包括發展商、非政府團體和個人業主等,他們把業權分散及難以發展的土地集合,再向政府提交全面土地調整的建議規劃書,包括建議預留多少土地用作公共用途,例如資助房屋、社區設施、基建等;政府收到建議,再與有關私人界別進行磋商。 然而,反對公私營合作的民間團體,就是憂慮發展商的主導權太大,而香港願景的方案,包括發展商在內的私人界別,連前期規劃都包辦,主導權和主動權似乎更加大,令政府處於較被動位置。 政府多管齊下覓地 免陷被動 曾鈺成則認為,私人界別做主導的好處,是政府可省卻前期的協商成本,而最終方案仍要交由管理局審批,而管理局中有政府成員,雙方就建議規劃,仍有商討空間。 其實,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核心成員,也知道公私營合作發展的最大缺陷,是拿地出來發展的主動權,不在政府的手上,而在發展商手中,因此,他表明要多管齊下覓地,包括填海,即不是只有一招,以免陷於被動。 撰文 : 傅流螢 欄名 : 有政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