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7, 2024 星期二 間有陽光 26° 83%

自置居所 愈走愈退步

「唐榮,我有個驚世大發現!」好友AJ滿臉得意地說。 「何事?」 「年輕人上車好艱難。」AJ說。 「早知啦!」 「上車絕望,或者無機會改變生活,應該是構成近年社會激化混亂的原因,而呢個炸彈正愈谷愈大!」AJ嚴肅地評論:「如果某些觸碰社會神經的事件發生,就會大爆發。」 危言聳聽嗎?唐榮根據好友AJ的思路搜尋了一些資料,附圖是港人自置居所比例的變化,港人難以上車置業,又或近年落車後難以再上車等,自置居所比例有持續下跌之勢。 自置居所比例 跌破5成 2017年,本港擁有自置居所的家庭比例跌至49.2%,當中有多重含義,一是屬於1999年後新低,另一是再度跌穿五成的分水嶺。AJ為何認為社會不穩與置業難有關。翻查資料,佔中事件發生在2014年,可以這樣說,是自2000年後,首次逼近50%的分水嶺,比例為50.9%。2016年旺角暴亂,自置居所比例進一步下跌至50.4%。到了2017年,千禧後首破五成,亦可以理解為沒有自置居所的家庭,要較有自置居所的家庭為多。 傳統智慧認為,在一個地方擁有自置居所,會讓人專心工作、打拼事業、亦都更愛護、珍惜所在的地方,這種理念在千禧世代是否適用,可能要社會學家再去驗證。 不過,提高自置居所比例,在回歸時曾由當時的特首董建華提出,在1997年施政報告中他提到3點房策目標。包括:1.每年興建的公營和私營房屋單位不少於八萬五千個;2.在10年內全港7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3.以及把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縮短至3年。 1998年,當時的房屋局局長黃星華曾在回應立法會議員提問時加以演繹: 多年來,自置居所是香港大多數市民的願望。擁有自置居所家庭的比率,由1983年的33%增至1998年的53%。在1997年進行的住戶的住屋意願調查亦證實市民都有這個願望。在政府方面,是鼓勵自置居所的,因為這有助保持社會穩定,長遠來說,可使這些家庭的經濟有所保障,能夠享受獨立的生活和管理自己的物業。 政府在定出於2007年或之前,達到全港七成的家庭擁有自置居所的目標時,亦已計及未來十年,預計會興建以供發售的公營和私營房屋的數量。1998年2月發表的長遠房屋策略白皮書已制定政策措施,這些措施,連同上述的建屋量,有助實現既定的目標。在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包括把租住公屋單位發售給現有租戶、讓準公屋租戶選購新的租住單位,以及增加自置居所貸款名額,幫助中等和低入息的合資格家庭購置私人樓宇。 青年難上車 怎安居樂業? 這都是過去歷史,不少已經改變,是一段時間停建停售公屋居屋,無法較低價上車?是年輕人不願意置業?2007年過去了、2017年也過去了,香港的自置居所比例卻愈走愈退步! 撰文 : 唐榮 欄名 :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