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研究就一手現樓貨尾單位徵收空置稅,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形容態度「正面」和「積極」。樓價迭創新高,但是發展商手頭的空置現樓貨尾卻有九千個,相當於長遠房屋策略每年目標供應量的五成,空置稅目的是催促發展商加快推出這些單位,以紓緩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
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數據顯示,私人住宅樓價連升二十四個月,是歷來最長的升浪,累計升幅逾三成半,反映用家實際需求的租金指數,亦升到歷史高位。樓價和租金高企又令到更多市民需要入住資助房屋,導致輪候公屋人龍愈來愈長。
政府盡力加推土地建屋,根據運輸及房屋局的最新數據,未來三、四年一手私樓潛在供應預計共九萬六千伙,超過長策的平均年供一萬八千伙的目標。關鍵在於這些單位落成後,還須及早推出市場租售。
財爺開腔後 一手空置未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二月底發表《預算案》時,就批評部分發展商的「擠牙膏」式售樓手法,甚至只推出極少量單位招標發售,以致去年底已經建成而從未出售的單位達九千個,比三年前激增八成,因而拋出研設空置稅的訊息。
林鄭月娥昨日表示,樓房單位極度短缺的情況下,應該所有可以用來住的房屋都用來住,不是用來囤積,不是用來炒賣。實際上,海外一些住宅渴市的地區,早已推出空置稅,大增業主空置單位不租不賣的成本,催逼他們早日把單位推出市場,善用資源,紓緩樓價和租金升幅。
現時本港二手市場空置率低,政府考慮徵收空置稅的對象,限於發展商已經落成而仍然空置的一手單位。在陳茂波發出研究開徵空置稅訊息後,到今年首季末,本港已落成仍空置的一手單位仍有九千個,反映發展商並沒有加快「清貨」步伐,繼續每次不逾一百伙地限量推售貨尾,政府因而更有意以稅收方式削弱發展商「惜售」的意欲。
徵稅安排 須符實際堵漏洞
推出空置稅並非一蹴而就,要看社會接受程度、政治上和技術上是否行得通。單位空置多久才算不合理,要開始徵稅,怎樣的稅率才能夠起到「促銷」效果,都要因應本地市場的實際情況,定出適當的條件。
當局也要考慮新稅推出時,對市場已落成的一手空置單位,會否有一個寬限期,讓市場有秩序地消化九千個一手貨尾單位,避免蜂擁推出,打殘樓市,由一個極端去到另一個極端。
此外,當局還要針對一些灰色地帶,例如發展商轉售為租,如果租給本身關連公司,或者賣給關連公司,把一手樓變成二手樓免稅空置,這都需要有慎密而清晰的處理。
雖然空置稅目前處於「只聞樓梯響」的階段,一手單位空置情況若不改善,社會就會有更大呼聲要求「人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