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上周開始就如何增加土地供應作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目標是未來30年增加逾1200公頃住宅土地,而公私營合作發展農地是4個短中期增加供應的選項之一。有近40年測量界經驗,曾任職多間地產商高層的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認為,本港有4000多公頃農地,當中3000多公頃已規劃,若日後以獨立機構處理地產商就農地發展住宅的申請,可望提升審批效率,是增加土地供應最有效的方法。
記者上次專訪謝偉銓是在2015年7月初,當時上證綜指於短短3個多星期內由高位急跌逾三分之一,恒指亦從當年第二季大時代高位28,588點回落逾一成,他預測「港股急跌預示樓價調整」。訪問見報前,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收報143.56點,而2016月3月下旬最低報127.46點,下跌11.2%,可見他測市準確。
不過,2016年3月以來樓價已掉頭回升,屢創新高,而近日中原指數最新報180點。記者是次再訪問謝偉銓,一開始便請教他對樓市的最新看法,他明顯比上次樂觀,認為內地經濟向好,廣深港高鐵將於今年內通車,對樓價屬十分正面的因素。
高鐵縮減交通時間 提升土地價值
「本港樓價目前非常貴,在傳統豪宅區的低密度住宅呎價動輒逾10萬元,銷售對象往往並非香港人,發展商亦隨行就市兩極化推盤,不是超級豪宅就是小型單位。過去本港與內地接觸有很多關卡,但近年這些關卡已愈來愈少,故內地對本港的影響力愈來愈大,而廣深港高鐵年內通車後,由深圳福田或廣州到香港的時間分別縮減至14分鐘及48分鐘,通常便捷的交通會正面影響土地的價值。另外,目前很多外國企業爭着與中國做生意,由於本港資訊比較透明及自由,這些外國企業一般均會在港設點,這樣也帶來很大的住屋需求。」謝偉銓解釋道。
至於樓市負面因素,謝偉銓說,即使本港今年可能跟隨美國加息,但相信要加息1厘以上,才會對樓價有較大影響;另外,中美貿易戰一旦爆發,當然也不利內地經濟及本港樓價,惟他估計中美雙方最後達成協議機會很大。綜合而言,他預測樓價在可見將來「很難跌」,尤其是不能低估高鐵即將通車所帶來的正面影響。
樓價高難負擔 籲政府照顧中產置業需求
目前樓價已高至普羅市民難以負擔,若樓價在可見將來仍易升難跌,「無殼蝸牛」恐難有立錐之地。故此,謝偉銓認為,港府不止要增建公屋幫助基層上樓,亦要照顧中產的置業需求,「資助房屋的階梯需要改變,例如調高入息限額,才可真正幫助中產」。
另外,既然住宅需求如此熾熱,港府如何提供穩定及可持續的土地供應,實在是當務之急。由特首林鄭月娥去年9月成立及委任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經過7個多月的研究後,自上周四起就18個土地供應選項作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小組主席黃遠輝上周四在本欄的專訪中便表示,本港未來30年欠缺逾1200公頃的土地作發展之用,當中約七成(約815公頃)需要在2026年或以前到位,他希望各界就報告羅列的不同選項表達意見,讓小組凝聚社會共識,向政府提交報告,解決土地短缺導致的房屋問題。
農地發展住宅 須增發展密度
在小組提供的18個選項中,有4個屬短中期選項,落實執行後,可將有關「生地」在10年內轉變為「熟地」,當中包括以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農地,建議由獨立於政府的架構及機制處理相關審批問題,決定「用多少公帑為發展商在農地附近興建道路,取回多少個公營房屋單位」,過程需要公平公正公開,希望得到社會支持。
謝偉銓於1970及1980年代曾在政府屋宇地政署(即地政總署的前身)工作近12年,之後在多間發展商任職高層,對農地補地價事宜有豐富經驗,他在是次專訪對於如何公私營合作發展農地,羅列詳細數據,作出具體建議,「本港有4000多公頃的農地,當中3000多公頃已規劃,只有800多公頃保留作耕地;由於規劃是在多年前批出的,當時新界交通並不方便,有關農地的發展密度相當低,往往只有0.4倍至0.6倍,僅可用來興建錦繡花園及加州花園等獨立屋。但目前新界交通已四通八達,例如元朗30分鐘車程已可抵達港島,故有關農地的發展密度有提升空間,例如將100萬方呎農地的發展密度由0.4倍提升至3.2倍,發展商可取得原有40萬方呎住宅用地,並且額外增加280萬方呎住宅用地予政府規劃發展。若政府擔心自行發展該280萬方呎住宅用地,缺乏相關人才及專業,效率不高,可以考慮將這些項目交給發展商去做,政府專心發展交通基建配套,之後再取回若干比例的公營房屋」。
發展農地非官商勾結 可締多贏
根據謝偉銓的數據,目前恒地(0012)、新地(0016)、長實(1113)及新世界(0017)四大發展商已持有約1000公頃農地,即使只發展當中20%,已有200公頃的新增住宅土地供應。當然,政府決定發展哪些農地、如何調高發展密度、投入多少公帑增設基建以取回多少公營房屋單位,均屬敏感問題,社會難免擔心有官商勾結之嫌,因此謝偉銓認同可聘獨立機構審批農地發展,但他強調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我覺得公私營合作發展農地是有商有量的做法,並非官商勾結,任何項目發展商也要賺錢才會參與,過程中社會也有得益,締造多贏局面;第二,負責審批的獨立機構大部分由有相關經驗的專業人士組成,故他們很可能曾在發展商或政府工作,與相關持份者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是無可避免的,社會要相信這些專業人士的獨立性」。
至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指出,本港有約1300公頃的棕地有潛力改劃發展住宅,例如政府計劃在位於洪水橋的190公頃棕地推行先導計劃,在當中24公頃興建多層工業大廈,37公頃發展物流中心,用作安置原於棕地以上的作業者,騰出餘下的129公頃土地作其他發展用途。謝偉銓分析,棕地其實也是經由農地改劃的,他並不反對洪水橋先導計劃,但他相信並非所有作業者均適合由棕地搬遷至多層工業大廈,而搬遷後經營成本會否增加,政府是否需要就此補貼,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大學中學用地 部分可改劃住宅
社會另一焦點是應否將粉嶺高球場改劃作住宅用途,謝偉銓強調,他對此議題沒有任何前設立場,但他相信,本港作為國際都會,應該保留粉嶺高球場;故他認為,外界若建議政府收回該球場作住宅發展,應該提交具體方案,例如興建住宅數量、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提供交通基建配套,讓社會就此進一步討論。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4個短中期選項,最後一個是重置或整合佔地廣闊的康樂設施。謝偉銓認為,政府改劃市區用地可以更大刀闊斧,例如將城市大學及浸會大學部分校址改作住宅用途,並且在大嶼山或離島撥地予這些大學興建更寬敞的校舍;而本港不少傳統中學在市區亦佔用大量土地,可以考慮收回部分作住宅發展用途,「既然新界棕地作業者可搬去多層工業大廈,部分校舍亦可用來起屋」。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