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6, 2024 星期二 天色大致良好 20° 52%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巿民對解決房屋問題意見分歧

配合「土地大辯論」即將展開,智經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今年2月6至14日以電話隨機抽樣形式,合共訪問了1002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是次調查主要探討受訪市民對房屋的基本看法、增加香港房屋供應方法、政府與私營機構合作發展房屋,以及對「港人首置上車盤」這四個範疇的看法。 昨公布是次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79.1%)受訪市民認同香港發展更多土地興建房屋具迫切性,反映社會在這個議題上已取得相當共識。迫切之餘,亦有優次之分。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較多受訪市民認為應該優先興建出租公屋(44.3%)和居屋(21.6%)。 另外,有近七成(68.8%)受訪市民認同置業對個人而言是重要的。當中,年紀較大、家庭月入較高、居住在自置物業或已婚的受訪市民相對其他組別認為置業重要。教育程度方面,初中或以下程度的受訪市民表示置業不重要的百分比,明顯較其他教育程度組別為高。 在短中期房屋供應方面,受訪市民的看法頗為分歧,較多受訪市民選擇「利用私人遊樂場用地」(27.3%)和「利用發展商擁有的土地」(23.3%)以增加房屋供應,但兩者皆不具壓倒性的民意基礎。智經認為調查結果或反映社會就短中期內如何善用土地資源沒有明顯的傾向性,預見政府往後覓地建屋依然困難。 對於以公私營合作模式興建房屋,有65.0%受訪市民同意政府提供誘因,吸引發展商和政府合作,利用發展商的土地同時發展私人房屋及資助房屋。相比以提高可建樓面面積作誘因(48.9%),受訪市民更支持由政府提供道路、水電等基建設施(61.6%)促進公私營合作。 此外,調查發現近一半受訪市民(49.4%)認為公私營合作建屋模式對社會的影響好壞參半,亦有四成多受訪市民(41.5%)認為這種合作模式會造成政府向地產商輸送利益。要釋除公眾疑慮,「委派機構監管」(30.6%)被視為較能確保公私營合作發展公平、公開地進行,日後政府制訂相關政策時,可循這個方向考慮。 調查又顯示,超過五成受訪市民(55.6%)原則上認同政府有責任協助市民「上車」,年紀較輕、教育程度較低、家庭月入較低、租住公屋或租住私樓、未婚或已婚並有未滿18歲子女的受訪市民,對此較為認同。同時,有接近六成受訪市民 (58.5%)同意政府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較多受訪市民認同政府可參考現時居屋做法,如提供九成按揭(68.8%)、按揭貸款保證(63.6%)。不過,受訪市民對「首置上車盤定價可以按符合申請資格的家庭的入息而調整」這項建議,意見較為分歧,同意(38.8%)及不同意(35.0%)的佔比相若,或許反映受訪市民對「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認識未深,故各有己見。 調查亦發現,在考慮購買「港人首置上車盤」時,「樓宇價錢」(53.8%)是關鍵因素,其次是「周邊交通及設施配套」(16.5%)。因此,社會有需要探討首置盤的定價,如何與合資格家庭的負擔能力掛鈎。鑑於發展商提供發展的土地多為新界農地,政府若落實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港人首置上車盤」,必須在環境保育、社區經濟、交通、配套設施等規劃問題上取得平衡。 上述調查反映,巿民除普遍認同房屋問題嚴峻,對各種可行的解決方案意見頗為分歧,「土地大辯論」能否得出主流共識以有助解決有關問題,未必可以太過樂觀。 陸振球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