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4
東方日報
香港樓價與市民負擔能力徹底脫節,無殼一族要置業上車,只能退而求其次打自由市場公屋主意,可是長年僧多粥少,近日市區驚現呎價叫逾兩萬元的納米公屋,瘋狂程度尤勝私樓市場。曾被視為上車階梯的公屋做價離地萬丈,可憐港人窮半生精力也難求一瓦遮頭,樓市畸形發展下,安居夢已變得遙不可及。
香港樓市確是病了,港人愈住愈貴,卻愈住愈細,上車變成不少人一生的目標,為四幅牆一個頂,也談不上甚麼居住質素可言。本來,港人視自由市場公屋為入門目標,但據統計全港30個主要公共屋邨,四百萬元以下盤源僅剩不足半百,放盤業主日益進取,黃大仙百餘呎納米單位,每呎叫價逾兩萬元,不但貴絕公屋市場,更幾乎睇齊豪宅私樓呎價,瘋癲程度可見一斑。
政府自置資助房屋計劃,原意是為香港樓市創造多一層向上流動的機會,協助公屋富戶達到自置居所目標,讓未來財政改善,透過轉售再升級投入私樓市場,騰出自置公屋予沒有能力負擔私樓,又有自置居所需要的準買家,提供上車機會。
十年前金融海嘯全球低息環境,全球資產市場泡沫不斷膨脹,香港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市榜首。不過,歸根究柢,港府在土地供應屢失良機,致使樓價一發不可收拾,即使政府以需求管理為由,推出多項樓市辣招,不但效果有限,反而進一步扭曲市場,香港樓市變成一手市場主導,與二手樓價差距擴大。
事實上,不少公屋業主都是營營役役的基層市民,家庭收入遠追不上樓價升幅,要升級躋身私樓市場談何容易,何況樓價近年有上無落,更擔心賣樓後未必有能力再度入市,致使這群公屋業主換樓意欲低迷,形成公屋供應減少,就算質素與私樓有距離,卻勝在尺碼與銀碼較細。自由市場公屋有價有市,天價成交的公屋王不斷誕生,論升幅與私人屋苑不相伯仲。
香港以紐倫港自居,市民居住環境卻不斷倒退,天價納米公屋出現絕非偶然。港府坐擁萬億儲備,常喊寸土必爭,實際對樓市亂象一籌莫展,住屋及土地規劃一團糟,既缺長遠人口政策,更錯估住屋需求,無視市民改善居住環境強烈訴求,致使造成今日的窘境,政府責無旁貸。
公屋私樓價,香港樓市的確病入膏肓,財政實力較次的買家,只能望樓興嘆,既負擔不起私樓,收入卻也超出公屋輪候資格,可憐這群樓市夾心人,恐怕連最後上車希望也告幻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