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8, 2024 星期三 多雲 25° 85%

香港正「被動式縮表」

【明報專訊】上周開始港元兌美元多次跌至7.85弱方兌換水平,金管局亦因此多次買入港元,以致香港銀行體系結餘減少了數百億元,令3個月以上的港元拆息被挾升至10年來高位。其實,美國的2年期債息近日也升至2.42厘以上的10年新高,當地的30年定息按揭利率在去年第三季起也不斷攀升,導致一些指標地區如紐約曼哈頓區的樓巿交投急挫(圖1),未知當香港銀行稍後也開始加息尤其P按息率回升時,對香港樓巿有何影響? 金管局買港元而抽緊銀根,工銀亞洲一份研究報告對有關現象給出一個頗貼切的形容詞——「被動式縮表」!是的,自金融海嘯後美國進行貨幣量寬(QE),令全球貨幣氾濫,並造成超低息,但美國聯儲局已先後數次加息並在去年底開始縮表,今年2月起美股開始明顯調整,雖說和中美貿易戰陰霾有關,但也不能排除是美國開始縮表的滯後效應開始出現。 難做高成數按揭 居屋二手市場冷清 事實上,美國加息和縮表令港美息差拉闊,才令港元走弱並跌至7.85,如今香港也開始要被動式縮表,對股樓的影響,大家也不應太掉以輕心!當然,樓價指數一日繼續創新高,主流意見自傾向看好。上星期截止申請的新一期居屋雖然呎價逾萬元,仍收到16萬份以上申請,超額認購30多倍,同時收到的「白居二」申請也近4萬份,超額10多倍,自然被解讀為「樓巿需求熾熱,後巿只升不跌」。不過,原來今年首季公屋及居屋第二巿場合共只錄得376宗成交登記,按季減95宗或20%,更是9個季度以來最少,和2016年第二季高位合共784宗比較,更是大減48%(圖2)! 上述數字反映巿民對新居屋反應熱烈,但對二手居屋或二手公屋卻冷淡,一來可能是不論是新居屋或新推出的「白居二」,申請還申請,反正所費無幾,最後申請到是否一定會買又是另一回事,可能只是抱着人抽我抽、不抽好像蝕底了的心態而已,就像之前也曾發生過申請時熱烈,但當突然股樓大跌,就會發覺真正出現揀樓的人大減,甚至出現滯銷。 另外,新居屋可以做九成按揭,二手居屋就算不少偏遠地區的居屋樓價早超過400萬元,根本不可申請九成按揭,若樓齡較高的二手居屋,承做按揭可能較私樓更難,首期不夠的唯有只能買新居屋,情况就如能提供高成數按揭的私人新盤,雖然往往有兩成至三成的溢價,不少巿民也要被迫幫襯! 供應不足 居屋價低難解決問題 因應新居屋申請反應熾熱,政府開始放風說研究將居屋定價和巿場價格脫鈎。不過,如巿民的居屋需求仍持續強勁,就算降低定價,也只能令中籤率只有三十六分之一的抽到居屋的「幸運兒」能以較低價錢買到居屋,向隅者仍然只有徒呼奈何,關鍵是一來居屋供應有限,難以滿足所有申請者的需要,二來是私樓太貴,才令居屋的需求那麼熾熱! 100多年前已有法國經濟學家指出,當出現饑荒時,就算政府肯用錢補貼巿民買食物,如食物根本不足,仍會餓死人;同樣道理,如供應不足,就算居屋如何廉宜,也滿足不了所有要買居屋人士的需求。朋友何濼生教授一早已提出居屋定價與巿價脫鈎(何教授建議改為和巿民的收入掛鈎),但同時要政府能保證,每個港人一生之中總有機會一定可以買到居屋,將居屋售價和巿價脫鈎,這才有意義,否則居屋政策,仍會繼續只是一個大型的抽獎遊戲。 香港的住宅價格和租金仍向上,但過去數年,香港的商舖租金卻出現明顯調整,主要是來自零售業不景。不過,近大半年香港零售業開始復蘇,政府公布的零售貨值重回正增長,但商舖租金卻滯後,按年仍是錄得負增長(圖3),這對做零售業的商戶而言屬黃金時刻,因生意好了,但舖租仍在低位未加,即是收入多了,但租金成本卻維持在較低水平,大大有利業績。 賺大錢未必一定要買樓買舖 對於投資者而言,只要看得準,不一定只有買住宅買商舖才可賺大錢,就如若能看準上述的零售復蘇而舖租仍處低位時機,買入一些優質零售股,其賺幅可以極為驚人,例子如賣化妝品的莎莎國際(0178),因業績理想,今年只過了4個多月,股價升幅便高達六成(圖4)! [陸振球 樓市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