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0
經濟日報
昨日,地產站的報道指,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本港今年2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最新報364.1點,按月上升約1.62%,連升23個月,並連續16個月創新高,與2017年2月的314點比較,按年升幅更達16%。
今年3月是特首林鄭月娥當選滿1年,部分評論已經在分析她當選一年的情況變化,如果從樓價指數計算,附表從就任起計,住宅樓價大概上升7.9%。值得留意的是,樓價近月持續以較高幅度上升,雖然未達港府按月升幅2%的警戒線,當然亦未出現港府出招遏樓市的數據支持——亦即連續兩個月以上,每月2%的急升連升狀況,但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升幅仍維持1.5%以上的較高水平。
林鄭未出招 惟微調已現
當然,這些出招條件都是上一任政府,出招時機與樓價變化之間顯現的關係,林鄭任內從未出招,會否改變這個規律仍是未知數,但一些微調卻已出現,包括地皮招標公布全部標價的新規定,使市場增加透明度;又或會推出市場盛傳的新盤銷售手法的規管?林鄭政府的調控模式,未來一段時間還是值得關注。
如果翻看特首林鄭月娥去年的施政報告,可以掌握她的房屋土地政策進度,看看最新情況: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該小組將推動社會以全面、宏觀的態度,去檢視不同土地供應選項的優劣,並凝聚社會最大的共識,預計在2018年上半年展開公眾參與活動。有關活動下月如期展開,但最大困難應該在凝聚。
•綠置居:綠置居恒常化是落實了,不過施政報告所列,在2018年年底把位於沙田火炭的4,800個新公屋單位,轉為「綠置居」單出售卻觸礁,初步安排深水埗麗智邨2,500個公屋改為綠置居,較原定綠置居推出的數目減少近五成。
•居屋:林鄭提到增加居屋及白居二恒常化,其中暫時未有更多數字支持居屋供應能大幅增加,至於白居二恒常化現正接受申請。
•港人首次置業先導計劃:去年宣布時曾引起熱烈討論,依照時間表,今年年中將要公布計劃詳情,應該又是社會熱議的話題,當中亦涉及林鄭構想的透過地契條款,要求發展商作混合發展,是政府土地或借勢推動農地棕地的改劃發展,都是大課題。
•過渡性房屋:這些並非核心影響樓市的房屋政策,當中包括光房或光屋、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去年底展開)、香港房屋協會試行讓其轄下的資助房屋業主將未補價的單位以低於市值租金租給有需要的家庭(未見苗頭)、研究讓整幢工廈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未見苗頭);以及協助非牟利機構研究在閒置土地興建預製組合屋(有機構已開始啟動)。
這樣算下來,一些已實行、一些待決、一些不符目標、今年7月,當特首上任一周年,又有何變化?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