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8, 2024 星期二 微雨 28° 90% 雷暴警告

林鄭「出聲」 顯填海造地決心

樓價不斷創新高,負責覓地大辯論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下月展開諮詢。特首林鄭月娥前天出招,主動提及填海,可為居住環境惡劣的兒童帶來曙光。這反映林鄭推動填海的決心。 釋農地可行 棕地發展有腹稿 這場土地大辯論,其實是一場輿論戰,因為香港建屋土地不足,要找足夠「麵粉」造「麵包」,各項不同方法都有爭議性。 林鄭心目中的土地開發5大重點,其實已在其政綱中點出:維港以外填海、新界棕地、地產商土地儲備、市區重建、郊野公園邊陲。 私人發展商現時持有的農地,不少於1,000公頃,若能釋放這些土地的建屋潛力,是短中期較可行的方案,只要處理好「益」發展商的憂慮,對政府、市民、發展商來說,可達致三贏。研究棕地發展的策略,政府也有一定腹稿。 但對於填海,卻有傳言指林鄭的態度很審慎,甚至有傳今屆政府在東涌填海後,不再考慮填海計劃。可是,林鄭前日關於填海的說法,就反映其支持填海的立場。 助基層家庭 準備打好輿論戰 林鄭月娥前天出席扶貧委員會高峰會時,在演講辭中,主動談及土地房屋政策在扶貧上的效果,更指有反對填海的環保人士稱「個海唔識出聲」,因此要代為發聲阻止。但林鄭反駁指,「許多居住環境惡劣的兒童,亦唔識出聲」,需要人幫助,政府千方百計要為這些基層家庭,帶來曙光。接着,林鄭直言,未來社會需要在土地供應問題上,展開大辯論,她不會低估這場辯論的難度,更呼籲關心扶貧助弱、小朋友的人士,積極參與這場大辯論。換言之,林鄭在填海問題上,鼓勵各方多開腔支持,準備打好有關的輿論戰。 事實上,要解決香港建屋土地不足的問題,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必須多管齊下。填海可以提供大規模的土地,是長遠的必然選項,例如東大嶼都會計劃,料可提供15萬至26萬個單位。鄰近的新加坡和澳門,近年來都是大量填海,以獲得新土地,以解決民生經濟發展的困局。 撰文:傅流螢 欄名:有政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