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九月 20, 2024 星期五 間有陽光 幾陣驟雨 30° 79%

香港急需龐大土地庫

去年初唐榮曾撰文《土地庫是林鄭房策核心嗎?》,土地庫、土地儲備的話題會在下個月展開的土地供應大辯論內觸及嗎? 當時文章提及,時任發展局局長的特首林鄭月娥在2009年11月6日在立法會的發言,「如在香港建立一個政府土地庫(land bank),因現在往往只能按着今日預測到的需求提供土地,是未必足夠」。 事實上,在2011年時林鄭推動的《優化土地供應策略》諮詢之中,亦正花了相當的篇幅去討論土地儲備的問題,當時甚至提出有3種建立土地儲備的形式,包括 1.預留符合選址準則的可行地點, 2.在可行地點先完成研究及設計工作,以至 3.平整土地,以備有需要時可即時使用。 當時政府引用新加坡在70年填海造地,作為土地儲備,以備在2000年代能夠作為濱海灣發展的例子,希望力推這個土地儲備的概念。 根據後來公布的公眾參與報告,這個土地儲備的概念大約獲得6成市民支持,但亦惹來不少民間團體質疑政府推銷這個概念,是希望為大規模填海開路。 建土地庫 林鄭曾提3形式 事隔多年後,今次土地供應公眾諮詢會不會再強調這個說法,卻有不同的意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之一的學者雷鼎鳴認為,眼前土地供應短缺情況嚴重,「救火」也來不及,根本無條件去談論建立土地儲備。 另一邊廂,小組另一位成員建築師吳永順就認為,本港有建立土地儲備的需要,認為概念等同一般人需要有積蓄,否則遇到有不同需要時,便需要東撲西撲去籌錢解決問題,而近年土地供應不足,正因為政府無土地儲備,而要在各區插針式改劃用地建屋,結果惹來不少民間反感。 到底公眾諮詢會否重點提及土地儲備概念,要待下月公眾諮詢才知道,不過總括來說,香港的確是有建立土地儲備的需要。 調節建屋量 土地儲備需足 回頭看經過20年的樓市,97年前樓市熾熱,社會認為要大興土木建屋,到處放寬地積比以增加土供應,務求符合八萬五的建屋目標,衍生發展密度過高的城市規劃問題。 其後樓價跌至2003年沙士低位時,社會卻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不再需要興建大量房屋,不需要為土地供應作準備,結果遇到近年樓市狂潮時,面對大量內地、海外的置業需求時,卻無足夠土地以增加供應,造成樓價貴、上車難的種種房屋問題。 種種情況顯示,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經濟增長、樓市需求很多時候是身不由己,被動的受外圍經濟及資金流影響,政府需要有足夠的能力或儲備去因應市況調節建屋量,當中的儲備除了是建屋的房屋基金儲備外,更重要是足夠的土地儲備。 同樣面對熱錢流入的挑戰,鄰近新加坡透過增加私樓建屋量一倍,2014至16年每年私人住宅單位供應量為2萬個左右,較1990年以來歷史均值增加2倍,最終引導樓價逐步回落。 要做到這種程度,除了取決於政府解決樓市問題的決心,亦取決當地政府能否持有大量土地儲備應對突如其來的房屋需求。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