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3
經濟日報
近期看到工資增長數字,再套入樓價狂升的年代,腦中想起哥哥張國榮的名曲—追,安居應該是生活最基本需要,但這十年,雖然薪金持續上升,但還是看不到樓價的尾燈。
根據政府統計處上周公布的數字,2017年5月至6月本港僱員(不包括政府僱員和《最低工資條例》所豁免的實習學員、工作經驗學員和留宿家庭傭工)的每月工資中位數為16,800元,較2016年5月至6月的中位數16,200元高4.1%。
唐榮找來自2009年的統計,附表1顯示,本港僱員的每月工資中位數增長其實尚算理想,相較2009年,2017年的工資中位數升幅是46%。不過,與樓價一比,仍是望塵莫及。
樓價升幅 月薪望塵莫及
表2是依照美聯樓價走勢圖,採用每一年6月100個屋苑的平均樓價計算,2017年相較2009年,樓價升幅有135%,加人工追樓價,怎樣追?
如果是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私樓價格指數,2009年6月是121.1點,2017年6月是336.1點(今年1月已升至357.7點),樓價升幅更達到178%。
這讓唐榮想起去年一份報告引述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樓價指數,過去20年面積小於430呎的上車盤售價升169.5%,跑贏整體樓價,但大學畢業生收入增幅遠追不上。有關研究發現呎價佔收入比例愈來愈高,以新界一個430呎或以下單位為例,第五代大學生(1987至1991年出生)初入職場時購買單位1呎面積需用4成半月薪,但工作5年後卻要花上4成7薪金;對於第六代大學畢業生(92至96年出生)而言,更要花月薪6成6才可購買單位的1呎面積,反映大學生愈遲買樓便愈難買樓。有關研究提到,大學畢業生收入雖隨年資上升,卻被樓價狂飈所蠶食,樓價佔年輕世代收入比例愈來愈高,上車無望。
唐榮嘗試把全港工資中位數與同期的100大屋苑樓價比較,附圖顯示月薪可以買到多少呎樓?2009年,香港打工仔的購買力還可以買到2.3平方呎,2017年,已經處於統計年份的低位,只能買到1.4呎的面積。
打工仔工資中位數,附表1顯示自2013年起每年升幅有持續縮減趨勢,樓價卻持續高速上升,稍回後又報復式反彈,一年近十多二十百分比是等閒事,市民一追再追,怎也追不上!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