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6
經濟日報
土地供應不足,房屋供應仍然是拆東牆補西牆,土地側重公營房屋的趨勢愈來愈明顯。
現時長遠房屋策略的目標是10年供應46萬伙,公、私營房屋比例為6:4,亦即是公營房屋供應目標28萬伙,而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8萬伙。
而近年私樓土地供應連續4年達標,而今個年度(2017/18年度)更達2.5萬伙,大幅超標4成,反觀公營房屋供應大幅落後,不但以5年計的建屋量僅約10萬伙,仍短缺多達3成,而10年期計的建屋計劃更短缺4.3萬伙土地。
公營房屋供應 遠遜私樓
因此,正如去年曾提及政府在土地供應的安排上,日漸明顯向公營房屋傾斜,包括政府近年覓得的210幅土地,所提供的31萬伙供應之中,大約7成撥作公營房屋,餘下只有3成屬私樓,土地分配的7:3比例,已經不同於長策的房屋供應6:4比例。如果以新近在去年覓得26幅土地,所供應的6.1萬伙供應,公、私營比例更是8:2。
今年財政預算案推出的措施,亦是側重公營房屋。例如政府再次檢討大型發展區的地積比率,計劃放寬新界東北發展密度,但措施將會集中在公營房屋的土地,以放寬密度2成計,將會額外提供約7,000伙。有政府消息指,由於基建容量有限,如果有條件提升個別土地地積比率,在取捨之下將會投放仍然短缺的公營房屋供應。
隨着新界東北再度調整密度後,原本總供應約6.1萬伙增至6.8萬伙,由於增加的單位都撥作公營房屋,令區內公、私房屋比例由原本60:40,略為上調至65:35。
這種情況在其他大型發展計劃亦時有出現,例如原本私樓比例高達8成的觀塘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經過政府先後將一幅土地撥作首置上車盤,近來亦交出一幅約1,350伙的私樓用地予房委會興建公營房屋。
多次調整後,安達臣道石礦場的私樓供應由原本7,530伙,下調3成至5,180伙,而公營房屋包括居屋及首置盤」則增加至4,230伙,公、私營房屋比例由6:4,轉變成8:2。
而啟德發展區去年政府亦將4幅地皮由私樓用途,轉作公營房屋發展,涉及6,000伙。連同之前從勾地表內抽出作居屋發展的將軍澳南地皮等,近年已經將10多幅土地由私轉公。
忽視私樓供求 樓價恐瘋漲
公營房屋土地不足,要在供應上追落後,短期內在土地上側重公營房屋,原屬可以理解,不過長此下去,政策會否過度傾斜,忽略了私樓供應的需要,則值得政府注意。
正如唐榮去年曾指出,只着眼公營房屋數量增加,而忽視私人樓宇市場的供求關係,供不應求將為樓價瘋漲創造一個理想環境。
撰文:唐榮
欄名: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