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6, 2024 星期二 微雨 20° 90%

民社相寓總幹事謝名軒:逾30萬人住劏房 港應借鏡星洲

【明報專訊】香港樓價高企之餘,一般巿民的居住空間也不理想,民社相寓總幹事謝名軒接受訪問時估計,本港現有逾30萬人居住在俗稱「劏房」的分間房間,人均居住面積只有50多方呎。他認為,香港政府有責任提升港人的住屋質素,建議政府仿效新加坡,大建公營房屋,大幅增加住宅供應,惠及普羅市民。至於本港住宅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他認為港府可在2020年約滿後收回粉嶺高球場的用地發展住宅,解決基層住屋的燃眉之急。 政府統計處今年初出版《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顯示,全港約有2.71萬個屋宇單位有分間樓宇單位,涉及分間樓宇單位總數估計有9.27萬個(表1),即每個屋宇單位平均被分間成3.4個分間樓宇單位。分間樓宇單位合共有約9.18萬個住戶共20.97萬人居住,即每個「劏房」平均住2.3人。上述單位中,人均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則為5.3平方米,低於全港人均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15平方米。 根據統計處的定義,分間樓宇單位即個別屋宇單位分間成兩個或以上的「屋內互通」單位,一般用作出租,所有私人商住單位、村屋或臨時屋宇單位內分間樓宇單位都包括在內,此定義與坊間一般理解的劏房接近(見另稿)。 計及工廈劏房 多政府數據逾五成 民社相寓是一家去年10月開始營運、以社會企業模式運作的物業管理機構,至本月初承接213間分間房間,其中大部分以市價出租,小部分屬「社會房間」,以優惠租金出租予需要幫助的家庭。作為民社相寓的總幹事,謝名軒掌握居住在分間房間市民的真實苦况,認為真正住在分間房間的港人,比統計處上述數據(20.97萬人)至少多50%,即超過30萬人,他解釋說:「統計處的數據往往很保守,沒有將工廈分間房間統計在內,而有關規模是很大的。我們曾參觀過位於荃灣及葵涌區的工廈,業主將數千方呎的一層單位,重新裝修分隔為60間,每間低於100呎、設有獨立廚廁的分間房間,以3000元至4000元出租(視乎有否窗戶而定),很受年輕人歡迎。當然,業主這樣做是違規及不合法的,視乎屋宇署是否執法。」 謝名軒續稱,本港住宅供不應求的問題,不止在傳統單位,亦在分間房間上出現,才會令工廈劏房盛行,「市區的分間房間供應有限,而不少會計師、專業人士或外資公司僱員均希望住在市區方便上班,形成熾熱需求,令區內租金高企;基層市民負擔不起便到深水埗及土瓜灣租分間房間,再退一步便是到荃灣及葵涌區租工廈,更壞的情况是在新界租住由雞欄及豬欄改建的臨時房屋」。 星組屋人性化 二三房為主 由於租金不斷向上,而居住環境卻每况愈下,在本港數以十萬戶租樓暫住的無殼蝸牛難免心抱怨氣,成為社會不穩定的根源。謝名軒批評港府的房屋政策失誤,應該向新加坡好好學習,「新加坡的面積比香港小,人口密度比香港更高,但獅城的居住環境遠勝香港,當地市民的開心程度亦很高;箇中原因是新加坡政府的房屋政策做得很好,大部分居民住在由政府資助的組屋。我曾到新加坡實地考察,當地的組屋外貌與本港私人屋苑不遑多讓,設計很人性化,以兩房及三房單位為主,新加坡人均居住面積達200多方呎,遠較香港理想。住所是最重要的,我相信本港市民都希望能夠在辛勤工作後可以回到屬於自己的理想居所,而我的新加坡朋友對政府組屋計劃十分滿意,它令當地年輕人畢業後到社會工作一段時間便可擁有安樂窩,跟着可以更加投入工作」。 應收回粉嶺高球場建屋 根據本港運房局去年12月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報告,未來10年住宅供應目標為46萬個,惟尚欠4.3萬伙土地供應,上述數據令市場出現供應短缺的預期,過去兩個多月樓價升幅加快,並且屢創新高。港府昨日公布財政預算案,在遏抑樓價方面並無大動作,例如沒有根據香港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程騰歡建議推出相等於現有差餉20倍的「超差餉」,亦沒有因應中國內地買家近月佔成交比例增加而調高買家印花稅(BSD)稅率。 市場普遍認為,增加住宅土地供應是壓抑樓價最有效的方法。謝名軒認為,港府把租約將於2020年屆滿的粉嶺高爾夫球場改規劃作住宅用途是當務之急,「統計處的數據顯示,本港目前有近21萬居民住在分間房間,而平均居住面積只有50多呎;粉嶺高球場只有2600多名會員,但他們卻佔用了約170公頃的用地,每名會員佔用了7000多方呎。打高球並非必需品,會員往往一兩星期才去消閒一次,在此情况下一個高球會會員便佔用7000多呎用地,同時卻要近21萬港人屈就在50多呎的住所,這樣公平及合理嗎?」 須先增土地供應再談改善質素 謝名軒總結說,港府須先增加土地供應,跟着才可仿效新加坡政府大建組屋,而過程中料面對不少阻力,惟由於事關數以十萬計本港家庭福祉,籲港府在此方面多做工夫,「由於過去10年樓價大漲小回,已攀升至脫離居民購買力的水平,結果令港人愈來愈遲婚(編按:本港男士及女士首次結婚時的年齡的中位數,分別從2007年的31.2歲及28.3歲,上升至2016年的31.4歲及29.4歲)。在香港最重要是住屋問題,因為有瓦遮頭是最基本的,食多食少只是個人的選擇,衣服能夠保暖便可以了;我相信假如有人餐餐食龍肉,但上班後回到家中居住得不舒適,他也不會開心」。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