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7, 2024 星期一 微雨 29° 82%

危中有機 累積財富闖置業路

很多香港人認為,本港現今的房地產價格貴得難以想像,即使花盡數10年時間儲錢,今天亦難以上車置業,因為省下的金錢追不及樓價升幅,甚至被樓價愈拋愈遠,令人灰心沮喪。不過,抱怨難道又能達成目標嗎? 多節省多儲蓄 勿沮喪 筆者在過年前看了一篇內容非常勵志的文章,講述美國網上一套影片,累積觀看次數多達七百萬次,內容是如果每日省下飲一杯咖啡的錢,以一杯咖啡35元計算,省足30年,本金加利息可高達157萬元,這筆錢在30年後可以買下一個單位。影片簡單而言即呼籲人們要減少享樂,多節省儲蓄,這樣就能夠達到置業的目的。 當然,影片的論點是否過分樂觀,今時今日每日存起35元,30年後是否真的能上車?筆者暫不在此討論,但片段帶出節省及儲蓄的影響力,筆者認為確實有用。 筆者從事地產工作幾10年,見證無數不同階層的買家,有低層出身、有打工一族、有藍領亦有白領,當然亦有很多是創業者。無論是任何身份的買家,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大家都需要經過無數的刻苦奮鬥、犧牲娛樂享受及私人的時間去換取置業夢。 房地產從來都是奢侈品 在多年前筆者曾在文章指出,不論30年前還是今天,樓宇價格都並不符合大眾市民入市的期望,因為房地產從來都是奢侈品,大部分人要用經年的積蓄和努力,才能步入置業門檻。因為大部分的市民都是打工一族,而且傾向選擇有穩定收入、風險較低的工作。穩定並非不好,但同時也代表着收入不會急增,要置業只能透過長時間去累積財富;相反,收入不穩定、風險較高的工作,甚至創業做老闆,雖然有機會「一鋪清袋」,但亦有機會短時間內賺到較多財富,正是「富貴險中求」的道理。 無論選擇創業或打工,最重要是衡量好個人承擔風險的能力。最後,筆者也建議渴望上車的市民不要光抱怨,只有積極行事才能帶來機會。尤其特首林鄭月娥上場後,有機會提供多元化的置業階梯,市民只要符合資格及能力所及,就要好好把握機會,不要錯過。 撰文:廖偉強 利嘉閣地產總裁 欄名:大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