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4
經濟日報
中資海航集團將啟德兩幅地轉售予恒地(00012),成功套現紓解財困。事件反映天價投地,客觀效果是推高樓價,發展商又可短期轉售地皮獲利,港府可考慮調整賣地條款,避免官地淪為炒賣工具。
中資高價搶地 被指哄抬氣氛
海航旗下的香港國際建投(00687)昨宣布,把持有的啟德兩幅地皮售予恒地,作價近160億元,比中標價約高出12%。
盡管海航帳面上毋須蝕讓,但這多少反映樓市荒謬現象。海航2016年起以天價共斥資273億元投得啟德4幅地皮,營造出麵粉價遠高於麵包價現象,不但推高區內地價,哄抬樓市氣氛,刺激區內一手樓樓價飈升,還帶動整體二手樓樓價上升。
惟海航投地後,在融資上左支右絀,再加上中央去年限制中資不得在海外併購與本業無關的業務,令其資金周轉緊張,急需賣資產減債。在債務半爆煲下變賣地皮,海航毋須賤賣土地,對樓市起穩定作用。
中資去年頻頻高價搶地,令一些本地發展商被迫高價跟搶。港府官員曾強調,高價搶地亦可蝕本,樓價並非取決於地價高低,因樓市有其周期性,幾年後才知賺蝕。
言猶在耳,海航持地1年多成功保本變賣,亦有中資去年趁市道熾熱,透過股權轉讓成功出售地皮獲利。
理論上,發展商投地後要將樓建成出售,才算完成整個過程;但現在卻可在中途變賣地皮獲利,將地價和樓價進一步搶高,令市民更難買得起。
港府若不想熾熱樓市再升溫,宜針對賣地出招。
公開全部標價 轉售設增值稅
其一,仿效歐美國家和新加坡的做法,公開所有標書,以增透明度。現行做法只公開中標價,市場以此作為市價,有見樹不見林之嫌。公開所有投標價,讓市民知道地皮是否值這麼高價?還是個別發展商天價搶地的行為?這可避免市民被氣氛哄抬高追入市,令樓市可健康發展。
其二,為杜絕炒樓,增加炒賣成本,現時置業人士入市要持貨3年,才不用繳付特別印花稅,客觀效果的確讓短期炒賣的情況大幅減少。港府可考慮官地出售也應有類似限制,容許轉讓但要支付土地增值稅,讓庫房分享土地升值的得益,減少發展商短期套利行為。
香港土地資源非常珍貴,官地被用作短期炒賣,相信絕非港府及市民所願,交易過程和新接手的發展商改變圖則,甚至會拖延樓宇供應的步伐,港府應慎重考慮是否加入條款及限制,讓官地至現樓,能夠更適切適時投入私人市場,滿足市民自住和長線投資的需求。
欄名: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