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2, 2024 星期日 間有陽光 29° 81%

2018置業避港元貶值?

今天是大年初五,首先恭祝大家幸福健康精神好,然後財源滾滾,享受人生。 說回樓市,自從2月初港股隨美股大跌後,很多專家包括高官相繼現身各媒體,再次叮囑市民置業要小心。然而,部分股民「受傷」不輕,亦有一部分被綁變成「蟹民」,他們哪有能力繼續置業之旅呢?還有一些幸運股民,及時把握機會沽出股票獲利,斬獲足以幫補置業首期,提前告別無殼一族。可是,專家及高官一而再的忠告卻令他們不得不再猶豫一番,改而觀望後市。如果事與願違,樓市依然堅俏,不作顯著調整,將預作首期的資金繼續存在銀行收息,肯定是得不償失。 表面上看,在香港的銀行存款非常穩陣,一定可以收到本金和利息,故縱使息率非常低,風險卻微乎其微,也令存款者內心感到穩妥。 聯滙令港人買樓百上加斤 筆者從貨幣購買力的角度看,想法卻截然不同。試從外幣兌換率去衡量港元的購買力,由於港元與美元之間存着聯繫滙率的關係,僅在2017年以來,美滙指數不斷下跌,已連累港元兌換其他外幣呈現顯著的貶值現象,以去年2月12日及剛過去的2018年2月12日港人常用外幣的兌換價作出比較,港元兌歐元已大跌約16%,兌英鎊則下挫了11.5%,兌關係密切的人民幣亦下跌了9.7%。可想而知,在過去的一年,以港元購買上述國家的貨品都貴了不少。從另一角度看,若港人以手持人民幣投資香港樓市,比起以港元購買物業,粗略估計平了9.7%。相對而言,以人民幣購買港樓,樓價只上升3.9%(按中原CCL指數2017年樓價升幅約13.6%計),如果以歐元買港樓,樓價升幅是負2.4%,即不升反跌。同理,以英鎊買港樓,樓價只是升了2.1%。 因此,當港人在大呼港樓攀升吃不消的同時,是否也考慮港元購買力惡化是聯繫滙率帶挈。毫無疑問,聯繫滙率正將港人的置業代價變得百上加斤。 撰文: 柯興捷 富山地產行政總裁 欄名: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