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4
經濟日報
【本報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召開第10次會議,小組指,全港僅有2幅市區電話機樓用地適合建屋,要視乎地契條款考慮釋放作房屋,而運輸基建設施上蓋建屋的發展潛力較大,但有機會遇到交通及工程的挑戰,只適合作中長期選項。
交通基建上蓋建屋 挑戰大
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本港現時有81幅電話機樓用地,惟逾75%用地面積少於2.15萬平方呎,有5幅面積較大,其中3個於偏遠地區,基建相對不足,難支援房屋發展,僅兩幅於市區,建屋須視乎是否符合地契的要求。除電話機樓外,巴士站及變電站上蓋等其他公共設施,都可以考慮釋放作房屋興建。
公共交通基建上蓋發展住宅可有利改善居住環境,過往有不少成功例子,不過相信有機會在交通、環境及工程方面遇到掣肘和挑戰,發展成本較高,故此,只能作中長期房屋供應選項,建議政府未來發展其他交滙處時可以三維模式發展,有效利用空間。
另外,將空置校舍地發展過渡性房屋則機會不大,主要是大多位處偏遠及鄉郊地區,沒有相關的交通配套支援建屋。現時本港有183幅空置校舍地,其中有18幅有潛力的已規劃建屋,公營及私營分別佔10及8幅。
至於將工廈低層改住宅,小組認為做法未必恰當,反可考慮將工廈活化,成為非傳統工廈用途,讓文創新式行業在工廈有生存的空間。
公眾諮詢 或延至復活節後
小組將加開會議,預計下月6日作總結,而公眾諮詢有機會押後至4月復活節假後展開,重申不會縮短整體諮詢時間,報告則按原定11月提交。對於外界質疑低估粉嶺高球場的建屋量,黃氏強調是「寸土不讓、寸土必爭」。
普縉高級合夥人(規劃及發展)黃仲禮表示,電話機樓改劃會對周邊帶來負面環境影響,但若地皮鄰近大型運輸基建,可令新建房屋的地積比相應提高,估計5幅較大用地佔地逾4.8萬平方呎,以5倍發展,每伙380平方呎計算,料可提供約3,200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