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年度首3季,透過換地或修訂契約下提供多達1.56萬住宅單位,佔總供應量2.43萬伙逾六成,反映發展商積極透過補地價增加土儲。發展局長黃偉綸昨天記者會上被問及,發展商以農地改建住宅後利潤超高,他回應稱,若純以利潤評定補地價金額是否合理,並不公平。
黃又稱,發展商與政府磋商補地價金額時,是以當時市價作為標準,評論則以數年後發展商正式賣樓時計算,難以作公平評論。他更稱,過去數年樓價持續上升,發展商補地價後數年才賣樓,故利潤較高,但若遇上樓價下調時,發展商需要自行承擔有關風險。
樓價波動 發展商需承擔風險
政府來季只推售兩幅地皮共涉1600伙,今年賣地表中仍有地皮未推出,其中被視為未來供應重鎮的啟德新發展區,更有8幅地皮尚未推出,黃解釋,政府並無「扣起」土地,政府賣地時會先完成分區計劃大綱圖才推地,啟德分區計劃大綱圖正由城規會處理。若土地不能在該年度推出,會將有關地皮滾存到2018至2019年度的賣地表內。
黃提到,政府竭力物色其他適合發展的土地,於2013年至2017年透過改劃210幅住宅地皮,提供約31萬伙;中期供應是來自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元朗南及東涌等。較長遠的有東大嶼山,預計可容納40萬至70萬人口,是繼中環及觀塘後,第3個商業中心。另對於首置上車盤,他表示,政府已選址觀塘安達臣道,現正研究箇中細節,預計明年下半年推出有關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