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4
明報
【明報專訊】目前本港私人發展商佔住宅市場的佔有率逾半,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接受訪問時表示,這令政府失去樓價定價權,導致近年樓價飛升至脫離港人購買力水平,而新盤則愈來愈細,令年輕人結婚後亦難有空間生兒育女,結果令生育率偏低,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不利經濟及社會長期發展。因此,他建議港府效法新加坡政府,提高在職人口的強積金供款比率,用來大建公營房屋,目標是令每個香港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房屋。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本港人口734萬,當中116萬為65歲或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高達16%,即每6人便有1人是長者,而有關比例是過去30年以來最高(圖1)。陳章明分析,本港人口老化的問題十分嚴重,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未來只會愈來愈嚴峻,「估計15至20年後每4個香港人就有1個是老年人,而在25至30年後有關比率更會升至三分之一,可見多麼『大劑』!」
星洲組屋政策助提升生產力
本港出生率偏低,是導致人口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陳章明將此歸咎於港府的房屋政策失當,並認為應該就此向新加坡借鏡,「新加坡永久居民結婚後便可以低廉價格購入政府組屋,而單身人士在35歲或以上亦可享有此福利,故當地八、九成人口住在組屋,只有社會最富裕的一兩成人口才會直接購買私樓,或出售組屋後買私樓。」換言之,新加坡政府於當地住宅市場的佔有率逾八成,「組屋的政策理念非常好——『每個新加坡人都應該有權利去擁有自己的房屋』,這不止令新加坡人年輕時已安居樂業,提升生產力,在他們年老時亦可用組屋做逆按揭,每月取得定額收入作為退休開支」。
相比之下,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香港住在私人物業的人口佔比高達53%,公營房屋的比例僅45%(當中29%屬租住,16%屬資助自置居所房屋),後者較新加坡逾80%的比例屬明顯偏低(圖2)。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即使住在私樓的人口中,也並非全部屬自置物業,統計顯示以家庭住戶數目計,僅48%家庭自置物業,而且有關比率較2011年的52%及2006年的53%均見下跌。
劏房新盤盛行 礙年輕人生育
陳章明分析,港府的房屋政策失誤,容許私人發展商佔有逾半市場,因此亦失去定價權,形成地產霸權,導致私樓樓價屢創新高,新盤單位則愈來愈細,令港人難以組織家庭生兒育女,人口老化的問題將愈來愈嚴重,「近來新盤樓價之高,數百萬元才可以購買一個百多方呎的開放式單位,住在一個『豆腐潤咁細』的劏房,你(政府)叫年輕人怎樣生小朋友呢?而且這些劏房本身亦不便宜,一般家庭超過10年不吃不喝把所有收入用來供樓才可勉強買到一間」。
「兒子若問我借錢買樓 會要求聯名」
由於本港私樓價格已升至脫離港人購買力,而且金管局近年不斷收緊按揭,港人若未能通過按揭保險計劃的壓力測試借二按,便需要儲夠四成首期才可上車,以目前私樓價格動輒數百萬元計,有關首期金額普遍逾100萬元,一般年輕人難以負擔。因此,近年家境較富裕的年輕人往往向父母借首期置業,「買樓靠父幹」成為社會常態。
陳章明本身亦有多名兒子,但強調只會在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會借錢予兒子買樓,「假如兒子問我借錢買樓,置業當然是好事,但大家也知道『借了隨時無得還』,故此雖然我也會願意借錢,但會要求兒子在樓契上也寫上我的名字」。聽來好像有點不近人情,但陳章明認為有必要,「即使我相信兒子,也不知道新抱心裏的想法」。他又教路,即使父母擬將身家百分百分配予子女,也要留意時間安排,避免日後出現不必要的爭拗,「若年老時與家人爭產,是一件頗悲哀的事」。
增強積金供款 助建公營房屋
綜合上述分析,陳章明相信,港府應該全方位檢討房屋政策,大幅增加公營房屋在整個住宅市場的佔有率,「既然新加坡組屋是這樣好的安排,港府有何原因不去跟隨呢?」新加坡政府有資源興建組屋,原因之一是國民須把每月收入相當一部分用來繳付公積金,供款比率按不同年齡及收入而定,但平均高達28%,遠高於本港強積金的10%。陳章明認為,若本港大幅提高強積金供款比率,能換來港人安居樂業、自置居所,相信社會各界能夠接受,籲港府積極研究這種做法。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