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6
經濟日報
多家發展商在香港採取聯合行動,以172.88億元奪得長沙灣住宅地王,這種手法經已使用多年,但筆者預料會繼續下去。因為起到分散風險作用,發展商可藉着此方法,參與更多地皮的發展,令售樓業務得以持續,不會因無地盤發展而導致「斷纜」。
分散風險 持續業務
地政總署早前公布,以172.88億元批出長沙灣興華街西對出住宅地,中標財團由多家發展商聯手組成,出價盡破以往所有地王的高紀錄。
售賣住宅物業是許多發展商的主力業務,但要做到貨如輪轉,看來愈來愈困難。理由是現在的地皮及住宅樓價格銀碼愈來愈大,地王價錢就更是後浪推前浪,除非發生不可預測事件,否則地王成交價只會愈來愈昂貴。
試舉長沙灣地王為例,批出價錢是172.88億元,打破以往所有地王的紀錄。被形容為天價的長沙灣地王,將來興建出來的住宅價格必然矚目。但倒轉過來看,購買地王的發展商財力負擔也變得愈來愈沉重,環顧本港各大發展商,能夠獨力承投長沙灣地王的為數當然不少,但做生意也要控制風險以及講求靈活應變。
地王價格經已高昂到成交價大過一些發展商的公司市值,即是說個別發展商如欲購買一幅地王,傾盡公司市值也不能獨力買入一幅地王,因為地王價值太大。盡管有些發展商願意鯨吞地王,但所冒風險不小,並非每一個發展商都肯這樣做,更犯了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投資大忌。
中資加入 熟習環境
過去三、四十年來,不少本港發展商都深諳團結就是力量的戰略,她們會聯合起來,攜手競投一些大型地皮以至地王,這並不是說大發展商無力單獨吞下地皮,而是合作能夠減低及分散風險。另外,好地皮常會同時出現,如果傾盡全力買入一幅地皮,就不能染指其他地皮,所以,採用合作方式,發展商便能分散投資,有餘力參與其他地皮的發展。
本港發展商採用合作方式買地,雖然不是新事物,但卻能達到分散風險及靈活投資兩個目標,而且行之有效,筆者相信這種策略將會持續下去。
由於內地發展商對香港樓市不太熟悉,因此,有些內房商在最初開拓本港樓市之時,也比較多與港商以合組財團方式參與,有助降低風險,也可熟習新環境的運作,以便日後發展本港這個相對陌生的市場,可以為自己將來打好基礎。
撰文:
陳永傑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欄名: 大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