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30
經濟日報
特首林鄭月娥關於綠置居的看法,因被理解為「出租公屋數目封頂」而激起爭議。風波反映社會上對綠置居的誤會仍深,港府應善用首個綠置居項目景泰苑的實況,詳為市民釋疑。
沒為公屋封頂 機動調配租售
近日社會上廣泛討論,林鄭為出租公屋數量以80萬戶封頂,未來多出來的公屋將全部轉為綠置居出售,以達至港府以置業為主導的新房策。有批評此是犧牲劏房市民來成全公屋富戶的置業夢。
政府連日急忙澄清,如林鄭強調綠置居不妨礙公屋輪候時間;只是認為出租公屋達到一定數量如80萬個,或可應付到每一段時間最基層家庭的需要。又如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強調,綠置居是否恒常化仍待房委會檢討,且會按市場需求,機動地調配出租和出售公屋的比例。
正如林鄭所言,房屋問題在香港非常敏感。港府在提及80萬個出租公屋單位可應付基層家庭需要,固應提出背後理據與數據,而在解釋綠置居上,更應用實例說明。
道理上,由於綠置居的申請者,必須是公屋住戶或公屋輪候冊上家庭,前者取得綠置居便必須交出現居公屋,供輪候冊上家庭上樓;後者本來就是輪候冊上人士,故不存在所謂搶走基層入住公屋的機會。充其量由收回公屋、翻新至新住戶入伙,要額外多了約6個星期時間。
新界盤綠置居 才具指標作用
政府官員其實已三番四次向公眾交代上述情況,但明顯理論上的說法不易入屋,故不少人仍誤解綠置居擠佔公屋資源。政府更佳做法,是以實際數據與個案解畫。特別是綠置居已有首例,就是去年10月接受申請,今年1月安排揀樓的景泰苑。
據房委會資料,景泰苑857個單位中,801個買家都是公屋住戶,當中騰空出來的公屋逾半在九龍區,42%在新界。此更反映綠置居成功釋出罕見的市區公屋單位。港府應主動以具體的景泰苑數據,加上成功取得綠置居已圓上車夢、以及入住了騰出來公屋的輪候冊人士上樓個案,讓公眾了解綠置居實況,消除誤解。
至於綠置居長遠是否應該、是否可以取代新的出租公屋,一個關鍵是市場的吸納力,尤其未來綠置居的主要供應來自新界,故位處市區的景泰苑難以反映未來情況,而將推出的火炭盤綠置居便有相當指標作用,或將預視港府未來應否多撥公屋以綠置居發售。
欄名: 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