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九月 20, 2024 星期五 短暫陽光 有驟雨 31° 71%

馬世民憂港樞紐地位不再 美息或狂飈 投資港樓不吸引

【明報專訊】前「和黃大班」馬世民(Simon Murray)是李嘉誠昔日的左右手,他在1993年離開和黃後一直活躍於投資界,而且亦是物業投資高手,擅於掌握入市時機,例如他在去年4月接受專訪時已指出,「用家若負擔得起可以買樓」,成功測中過去一年半樓價飈逾兩成的升浪。不過,馬世民近日再次接受訪問,對本港樓市看法已轉趨審慎,他擔心日後港息有可能跟隨美息加至近20厘,而且本港在未來20年能否繼續保持樞紐城市(gateway city)的地位亦屬未知之數,他認為港樓目前並非吸引的投資工具。 馬世民在《Money Monday》第44期(去年4月18日出版)封面故事專訪中指出,「本港樓價過去30至50年長期看升,當40年前你以數萬元買個單位,目前你已擁有數百萬元的資產。所以對一般人來說,只要負擔得起,隨時可買樓……而目前息率較低,供樓成本並不高」。結果過去一年半本港經濟谷底回升,而在市場資金充裕下,息率則繼續維持在低位,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指數期內勁升23.1%。 記者近日再訪問馬世民,以他上次成功測市來打開話匣子,他不改大班本色,半開玩笑反問記者:「你有去(買樓)嗎?(Have you done that?)」記者如實說沒有,未及解釋原因,馬世民已轉到另一話題。但事實的確是,看到投資機會遠不及坐言起行以真金白銀在市場上賺到錢重要。 「原始人亦要有瓦遮頭」 長線可入市 當然,讀者應更關心馬世民對港樓後市的看法,他就此回應說,假如有人視港為家,打算在本港長期工作及生活,並且投資年期長達20年,目前買樓自住未嘗不可,「即使在原始人時代,也講求有瓦遮頭,他們會先覓地興建居所,跟着才四出找食物,再下一步才是尋求其他發展」。他又說,自己來港工作近50年,甚少見有港樓用家持貨逾20年仍要輸錢的個案,故港人現若有自住需求又有長揸能力,買樓亦可取。 來港近50年 持貨20年仍輸錢少見 不過,馬世民強調,對於投資者來說,港樓是否值得投資,主要視乎本港能否保持樞紐城市的地位,他分析全球樞紐城市的發展,提出精闢的見解,「目前全球主要樞紐城市多數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商業活動頻繁,由於瞬息萬變,所以機會處處。回顧歷史,埃及開羅及意大利羅馬也曾經是樞紐城市,但現已今非昔比。目前紐約是樞紐城市,即使華盛頓是美國首都,也不是樞紐城市;倫敦、香港也是樞紐城市;但最重要的是向前望,看看哪些城市將成為樞紐城市,很多人都說上海在未來20年會成為樞紐城市,至於本港,我相信5年後仍然是,但要準確預測20年的情况便不容易了」。 港息倘隨美息急升 衝擊或超1980年代 此外,馬世民分析,美國通脹可能飈升,引領美息大舉上揚,亦是他對港樓後市審慎的重要原因,「假如息率繼續這樣低,的確很多人都可以負擔按揭供款,我甚至認為目前在高位仍去買樓的人,是在投機息率會繼續維持在低位;但在我過去50年的投資經驗中,不乏息率高達10厘以上的情况:例如在1972年至1973年期間,國際油價在短短一個星期內由每桶3美元勁升3倍至12美元,帶動美國通脹飛升,息口急漲;而1980年至1981年期間,美國通脹率曾高達20%,故美息也飈升至近19厘(見圖)」。他又說,港府於1983年起實施聯繫匯率制度,故日後美息倘再次飛升,港息亦要跟隨美息急上,屆時衝擊應該較上世紀70、80年代更大。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