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13, 2024 星期三 微雨 23° 90% 一號戒備信號

樓價暴升非港獨有 新房策勿偏激

關於本港樓價去向的預測,自從美國宣布啟動縮表之後,似乎已有更多人認同加息周期已進入不可逆轉的趨勢。 加上香港高官齊齊唱淡,樓價下跌風險大增,有關言論也得到不少名人學者的表態認同,指住宅樓價泡沫處於一觸即發的轉勢時刻。然而,也有另一派人士繼續強調本港現時樓價,對比外地一些主要大城市升幅仍然相距甚遠,例如上海樓價在過去20年升了約8倍,同期加拿大升了3.5倍。 近期港人熱衷的澳洲更升了4倍,有意思的是,同期香港住宅樓價只上升了約41%,支持此說法的人士,更列舉港人平均按揭成數計算至7月只是48%,加上供樓負擔比只有34%,此等數據足以證明香港樓價不但沒有泡沫,而且由於土地供應繼續嚴重不足,而銀行放貸按揭成數謹慎,已令到缺乏父幹可倚靠、而要自食其力的港人,因首期不足而無力置業,故自2008年量化寬鬆引致的資產價格暴升,將市民貧富差距更加拉闊。 首置盤計劃 住屋公義須顧及 事實上,資產不均的確把本港社會嚴重分化,並導致近年來社會不和諧與大量年輕無殼一族不滿躁動。筆者及朋友就傾向有關計劃只限於滿足港人剛性居住需求,小業主日後賣樓只可原價售回政府,以便政府可以將回收單位提供予合資格及正在輪候的港人選購。 毫無疑問,如果我是一個合資格的市民,當然歡迎「鎖定補價」及禁售期滿自由買賣的方式,因為有機會分享升值賺價,而且得益比買居屋的市民更理想。 然而,這樣安排卻對已經置業的港人並不公道。相反,若政府採納統一定價及回購,似乎可令房屋資源更有效率及更公平的循環使用,而且由於不具備比對市價脫手賺錢的誘惑,以常理估計,只有剛需用家或睇淡樓市的合資格港人,會有興趣加入購買行列;而政府只須審視申請人數便可粗略掌握剛需實際有多少,有利政府制定未來興建單位目標總量,也避免因為提供港人首置盤而為現時含有投資成分的本地樓市帶來額外的衝擊,有利樓市繼續按自由市場法則作出價格調整,方向似乎較為務實可取。 撰文: 柯興捷 富山地產行政總裁 欄名: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