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5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在《施政報告》公布前夕,房屋政策備受矚目。資深投資者梁麒繕建議,為了遏止樓價上升,政府於出售公營房屋時,應該加設限售條款,只能由政府回購,政府應該加強其市場上的「莊家」地位,控制大量住宅「貨源」,讓其不斷在市場上循環流轉,真正應用家所需。
梁麒繕指出,政府應該循各方面增加住宅供應,除了增加居屋及公屋數量外,還應該在出售公營房屋時加設條款,公營房屋屬房屋福利,只供真正用家所需,業主不能補地價當作私樓自由買賣,享受物業增值。公營房屋買家應只有政府,價格亦應設有限制。
當政府主導了公營房屋市場,經過長年累積,手上一定持有大量貨源,供真正有需求人士「循環再用」,此舉可望遏止樓價大幅上升。
他強調,長線來看,政府應將公營房屋與私人市場分別處理,前者確保供應足夠,價格控制在市民可負擔水平;私樓則不需多加監管,可任其自由發展。
他續說,在加大公營房屋供應同時,更可一舉兩得,一併解決香港人口老化問題,鼓勵生育,例如,規定單人只能購一房戶,雙人可買兩房戶,當夫婦有了小朋友,才有條件購三房戶。「當人人有自置物業,對香港更有歸屬感!」
梁麒繕亦提出,現時換樓客慨歎換樓難,問題癥結在於按揭規限,目前,金額600萬的住宅,即使購買了按揭保險,亦只能借80%,即480萬,逾700萬的住宅只能借60%,即420萬,除非買家手上儲蓄高達100萬,否則,不可能2房換3房;至於400萬或以下住宅可按90%,則導致細價樓愈來愈貴的困局。雖然如此,他並不贊成放寬按揭,指政府只能從大供應著手,尤其集中於600萬或以下住宅的供應。
多年來,政府覓地難,導致住宅供應不足,梁麒繕認為,覓地可以加入新思維,例如,像中環美利道「商業地王」,政府大可採用「以地換地」形式,讓大型發展商以手上土儲來換取「地王」,此舉可令政府在短期內取得數目甚龐大的土地,這些土地位置較次,正好用於興建居屋及公屋。
除了住宅外,梁麒繕更關注公營房屋配套,近年領展出售商場後,由投資者或財團接貨,他們以在商言商角度出發,掀起車位及鋪位加租熱潮,本來,公屋商場的功能,正是要提供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現時,卻被付得起貴租的商戶所取代。
梁氏認為,政府既然可用港鐵收益補貼票價,為何不能使用財政盈餘回購商場﹖!適逢近期,領展有意將旗下一籃子商場推出,價值逾百億元,供機構投資者競投,他提議,政府應該把握機會回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