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2
經濟日報
過往政府曾推行私人參建居屋、及混合式住宅發展計劃兩種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當中前者較為人所熟悉。
私人參建居屋 助加快進度
房委會於1978年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以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及公屋租戶成為業主,及後為加快居屋的進度,政府邀請私人機構參與興建居屋單位。
根據私人參建計劃,政府以招標方式將土地售予私人發展商,而發展商須在該土地上興建符合政府所訂出若干規格的住宅單位,由政府負責發售。
私人參建居屋的例子眾多,部分地理位置優越,甚受買家的歡迎,包括有鰂魚涌康山花園、香港仔南濤閣、筲箕灣愛蝶灣等,都是為人所熟悉。
另外,政府在1997年推出混合式住宅發展計劃,該計劃要求土地中標者,將指定數量單位交由政府按指定價格售予合資格買家;而鴨脷洲深灣軒及長沙灣碧海藍天都是混合式發展模式的項目。但這種混合式發展模式曾被質疑會容易產生樓宇管理問題,發展商亦擔心私樓部分,受歡迎程度會減退。
當年樓價跌 混合住宅改私樓售
不過,隨着2002年當時樓市正處下滑周期,私人參建居屋及混合式住宅發展計劃均被叫停,深灣軒及碧海藍天最終以私樓形式發售。
撰文:
梁振鋒
報道系列: 首置上車盤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