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3, 2025 星期一 大致多雲 16° 68%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黃元山倡大規模填海 應對土地需求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推動社會為覓地達成共識,小組成員、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稱,首要讓公眾認識整體土地需求,單一的土地供應選項不足以滿足龐大需求,倡大規模填海。 近年政府改劃土地、推動填海、新界發展區均引起社會爭議,黃元山認為,社會一直不能夠為土地供應產生共識,關鍵在於對於土地需求缺乏。 「以為只是天熱 其實是火災」 「無一條大數去討論,公眾不會知道現時缺地的嚴峻程度。」他以火災作為比喻,認為公眾對現實情況無深入了解,就難以作出取捨應對。「好似你覺得熱,以為只是天氣炎熱,只需要開風扇降溫,但原來現實是火災,需要的是救火、逃生」。 事實上,目前社會上對未來土地需求的「大數」眾說紛紜,由官方在《香港2030+》內提出未來30年土地需求近4,800公頃,目前仍短缺約1,200公頃,但亦有民間及環球團體如本土研究社等提出質疑。 倘靠單一土地供應 難應付需求 黃元山反而認為,即使是官方亦低估土地需求,尤其是低估社會追求改善居住環境,所產生的土地需求。根據他所屬的團結香港基金所發表報告,預測未來30年土地需求達9,350公頃,單是住宅土地需求就接近3,000公頃。 「公眾對於9,000公頃有否概念?是相當於3個沙田新市鎮的面積。以一個橫洲面積約30公頃(33公頃)計算,就相當於300個橫洲。試問能夠在哪裏覓來300個橫洲?」黃元山由此推論出,無論是棕地或者是其他發展方案,靠單一土地供應選項不足應付所有需求。 對於有環保團體倡議控制新移民人口,減少土地需求,黃元山質疑,這種做法是否合乎本港開放、包容的核心價值,現時本港8至9成人口均是移民後代,經過努力建設得以安居樂業,封城鎖港並不符合香港的價值,而未來移民增長比率較以往已經大幅放緩,本地居民亦有改善居所的需求,故此應該努力造地滿足需求。 不同土地供應方法會有不同的時間性、可以提供的土地規模不同,能夠短時間提供的方法如改劃土地,所能夠提供的土地規模卻相對較少。黃元山認為,本港現時需要的是能夠大規模、持續提供土地的方案,而填海屬於合適的方案。 基金會早前就建議在長洲以南、南丫西、屯門及將軍澳等填3,490公頃,而當中長洲以南填海2,200公頃的人工島,將用作發展貨櫃碼頭及棕地作業,以重置現有葵涌貨櫃碼頭,騰出作為住宅發展。除了維港以外填海外,社會亦值得探討在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的發展空間。(系列之一) 撰文: 余敏欽 報道系列: 供應獻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