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5
經濟日報
中資積極在港投地,本地發展商惟有透過積極補地價增土儲,令私樓土地供應變得充裕。政府應靈活部署,把因而騰空的土地供應撥作多建私樓、首置以至居屋,紓解市民住屋之困。
私樓供應無虞 餘地可3用途
新地(00016)剛完成西沙路十四鄉項目補地價120億元,涉及樓面面積482萬平方呎,是歷來最大宗補地價。發展商積極與政府洽談補地價,主因是近年中資積極投地,出價非常進取,令本地發展商也自歎不懂計算,如何在建成下仍有利可圖,最終使他們難以在公開賣地中與中資競爭。由於發展商在新界有很多農地,遂與政府加快洽談補地價事宜,從而釋出更多土地用來建屋。發展商今年和政府就多塊農地完成補地價逾192億元,涉及樓面面積逾799萬平方呎。
正因發展商積極補地價,令今個財政年度首兩季私人土地項目可建單位逾1萬伙,故政府推地雖僅只建約3,100伙,再加市建局項目,已使首兩季土地供應合共可建1.6萬伙,達全年目標近9成,今個財政年度要達標1.8萬伙已全無懸念。
私人項目土地供應增加,除令政府可減供地速度外,港鐵(00066)亦因應取消了下半年5個項目,涉及逾5,000個單位。可見土地供應已變得較為充裕。在這有利形勢下,港府宜彈性調整供地與房屋規劃。
一手吸納量高 宜調高私樓量
其一,今年1至8月一手成交量1.2萬伙,較去年多逾42%,未來3至4年一手樓潛在供應量更已升至9.8萬伙,但樓價仍高溫上升,反映新樓市場吸納力比預期更高,政府應考慮稍增土地供應予私樓,以應付市民對私樓的熾熱需求。
其二,新政府正計劃推出首置上車盤,幫中產置業,政府在供地上既有餘力,正可多撥予首置上車盤計劃,令項目能較快甚或較具規模地推出,助減中產怨氣。
其三,港府曾一度停建居屋,令市民對居屋的需求不斷積累,即使近年重建居屋,也因土地不足而數量甚少,遠遠追不上需求。事實上,在政府10年建屋計劃中,仍欠4.4萬個公營房屋包括居屋的土地,政府應趁供地略有餘力之時,撥地增建居屋。
要解決本港樓價高企不下,長遠仍是設法覓地增加土地供應。而現時私樓土地供應較充裕,是港府重設置業階梯的利好條件,靈活運用土地將可紓緩市民的置業困頓。
欄名: 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