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2
經濟日報
盡管香港人煙稠密,許多人更覺得這裏並不是一個宜居的城市,但獅子山下卻不斷譜寫出一個又一個成功致富的故事,因此香港一直是中外精英嚮往滙聚謀發展的好地方。
香港因為居住人口不斷增加,所以住宅供應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不少市民更抱怨樓價遠離自己的負擔能力,租金也因為需求不斷增加一再被扯高,所以有點積蓄的市民無不渴望及早置業,以免長年累月飽受加租之苦。
一位熟悉本地住宅市場的老友對我表示,他個人十分認同「港人首置上車盤」是一個很有建設性的方案。他留意最近幾天,官方及半官方權威人士先後公開拋出了構思中許多不同的細節想法,顯然在試探公眾的反應。事實上,幫助港人首置的確是站在道德高地之上,所以公眾回應大都傾向正面的支持,敢於提出質疑的有識之士卻甚少,朋友認為這樣一面倒贊成的現象其實非常危險,隨時因為考慮不夠全面,以致日後發生意想不到的後遺症。
讓置業市民作抉擇
朋友以居屋和綠置居為例,兩者定價都是與私人住宅市場掛鈎。而官方介紹指,港人首置上車盤的定價卻是按照市民負擔能力議定,故有可能只及市價的一半。
假如香港樓價再繼續上升,在若干年後,同區相若面積的單位同時售出,而兩者的賺價已有差別,持有港人首置單位的業主很容易萌生利益不公的錯覺,甚至感到被欺騙了。
更極端的是同區出售面積相若的租置公屋,因為租置公屋價是參考市場的供求,到時極有可能出現租置公屋成交價貴過港人首置上車盤的尷尬局面,引發更強烈的利益爭議。
個人建議,政府在說明投資性商品房和絕對自用房的分別上,絕對不可以含糊其詞,輕率過場,一定要明確把兩者的利弊同時向公眾清楚交代,讓考慮置業的市民可以作出最適合自己的抉擇。
撰文:
柯興捷 富山地產行政總裁
欄名: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