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31
明報
【明報專訊】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董事林世康接受訪問時預測,隨着本港、澳門與廣東省9個城市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下稱大灣區)發展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本港除可望在河套區發展科技園力爭成為「中國矽谷」外,經濟增長加快及人口持續流入均帶來殷切的住宅需求,他認為港府須大幅增加土地供應,始可望穩定樓價。
明報記者 葉創成
由年僅30歲出頭的林凱源所創辦的本港初創科技企業、網上貨運物流平台GoGoVan本周宣布,與內地同業58速運合併,新公司估值料達10億美元,成為近日城中熱話。事實上,本港若能夠出現更多像林凱源一樣靠做科技發圍的實業家,經濟便可望改變近年過分依賴金融業「一好遮百醜」的格局。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董事林世康在本周初接受訪問時,GoGoVan與58速運合併的消息尚未公布,但他當時已提出一個美好願景,「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哈佛大學的宿舍內想出成立社交網站的念頭,之後便是靠美國矽谷科技產業的完善配套,發展成今日的環球科網巨企(編按:目前facebook全球用戶逾20億、市值近5000億美元),但這不代表香港不可以有這樣的人才。我覺得只要有一個好意念(idea),本港初創科技企業的市場不單止本港,可以是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
林世康在本港就讀中學後到美國升學,以最優等成績取得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學與數學學士學位,跟著獲得哈佛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之後曾在加州工作,近年在本港多間國際資產管理公司任職。
深圳科技業起飛 靠廣東製造業支援
過去10年深圳科技業發展快速,孕育出騰訊、華為、中興及大疆等科技企業龍頭的總部,令人羨慕。林世康表示,廣東省多個城市如廣州、東莞、惠州及珠海均是國際級製造業城市,是深圳發展科技業的強大後盾,「深圳有整個廣東省的製造業作為後盾,有鄰近供應鏈的優勢,初創科技企業在當地落戶後,要製造一個樣版予客戶很容易,跟着要大量生產亦很容易」。
不過,林世康強調,上述優勢並不是深圳獨享,尤其是特首林鄭月娥在7月1日履新當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與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廣東省長馬興瑞及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港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下稱《協議》),他相信隨着大灣區的發展,可帶動本港科技業及整體經濟進入新台階。
大灣區規劃未動 跨境基建已先行
林世康解釋,大灣區包括本港及澳門兩個特區,以及廣東省內肇慶、江門、佛山、中山、珠海、東莞、惠州、深圳及廣州等九大城市,其去年GDP達1.4萬億美元,若以此作為一個經濟體的話,在全球排行第12位。該區亦是中國最富庶的區域,人均GDP為20,450美元,是全國人均GDP的2.5倍。
根據《協議》,大灣區將訂立由中央牽頭的機制,四方每年定期召開磋商會議,定出大灣區發展中的合作事項,並協調重大問題。林世康估計,未來區內將加快基建發展,例如除了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等兩項跨境基建料於今明兩年啟用外,連接深圳及中山兩地的深中通道已拍板興建,而廣東省內多條鐵路亦在興建中,目標是減少區內的客運及貨運時間,促進人流、貨流、資金流及資訊流互連互通,改善資源分配,提高整體競爭力,人均收入料逐步追上三藩市大灣區等全球其他大型城市群(見圖)。
河套區科技園 可成中國矽谷
大灣區為本港科技業的發展帶來哪些機會呢?港府今年初已與深圳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深圳確認河套區土地業權屬港府,港深雙方會在87公頃河套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管理,使用本港法律。園區將發展機械人技術、生物醫藥、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四大領域,估計可創造約4萬職位。林世康分析,隨着大灣區規劃的推進,本港的初創科技企業落戶該科技園後,可望與深圳一樣借力廣東省在製造業及供應鏈上的優勢,並且進軍內地消費市場,加上結合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可望加快發展做大做強。
他又稱:「目前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多層次的,包括是全球主要股票市場、領先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發展成熟的資產管理中心,而近日傳媒報道已有多家資產值達千億元的央企擬在本港成立企業融資中心;而深圳則是科技創新重鎮,下一步要打做成世界級的科技中心,即是中國的矽谷。但任何城市要做矽谷的話,要吸引很多人才,亦要吸引很多資金,例如在美國風險投資基金(venture capital)中有四成位於矽谷所在的三藩市灣區,我覺得香港可以利用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吸引全球風險投資基金進駐,屆時本港年輕人只要有一個好意念,籌集資金在科技園創業也許不是一件難事。事實上,並不一定只有深圳才可以做創新科技產業,香港也可以。」
上述發展趨勢對本港住宅樓價有何影響呢?林世康表示,他多年前在三藩市大灣區所在的加州工作時,加州已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樓價是全美國平均樓價的兩三倍,但至今其升幅亦一直較快,「就算當年加州樓價看來已經很高,但只要其經濟發展繼續強勁,外地人口便會繼續流入,這兩大因素都會增加對住宅的需求,支持樓價繼續上升,買不起區內核心地段的居民,唯有到附近的衛星城市買樓及居住」。
經濟增長人口流入 推動港住宅需求
就本港情况而言,林世康認為,由於大灣區的的發展料為本港帶來更大住屋需求,建議港府全方位增加住宅土地供應,才可望穩定樓價。他認為,過去一個多星期新盤銷情火爆,從售樓處的情况可見,買樓的大部分是本地人,可見即使樓價過去多年已累積上升數倍,樓價亦是居民收入中位數逾18倍,仍有很多本地人有能力買樓,所以增加供應才是治本之道。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