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8
經濟日報
日前澳門一則關於「經屋」(類似香港居屋)的報道引起唐榮注意,除了「攪珠式」、抽籤分配外,有沒有其他方式更加有效分配居屋資源。
該則報道提及,當地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在立法會上同意再修訂《經屋法》,恢復計分排序方式。經屋屬於澳門的公營房屋之一,類似香港居屋以低於市價出售予合資格的申請者,連分配方式亦與香港很相似,先劃分為核心家庭、非核心家庭,以及個人申請者的優先次序,再分組抽籤。
澳門經屋制度 做法如抽獎
由於每次抽籤的排名名單在揀樓完畢後就會撤銷,不會影響下一輪申請分配次序,無輪候機制。當地有議員關注做法如同抽獎,而且在獲接申請者眾的情況下,非核心家庭及個人申請者的揀樓機會極微,例如2013年推出的1,900個單位就有多達4萬份申請。
根據報道指,當局計劃修訂法例,採用計分制排隊,但要不要採用輪候隊伍則有所保留。至於公眾的意見,就包括有議員認為計分制要配合輪候制,才能夠令申請人能夠「上樓有期」,反對意見則是擔心出現「18歲就開始輪候經屋」的現象。
事實上,香港、澳門兩地的居屋、經屋制度相近,當地對於計分制、輪候制的討論,亦可以作為借鏡。
例如,如果香港居屋分配進行改革,採用輪候制而不是抽籤形式,除了申請人可以有所預算大約甚麼時候能夠輪候到單位,對於人生規劃有所掌握,同時亦鎖定一批希望入市的購買力停留在居屋的隊伍之中,降低對私樓市場的興趣,避免推高細價樓樓價。
倘輪候機制有效 值得研究
至於引起年輕人爭相輪候申請的爭議,其實過去幾年在香港已經出現,只是轉折地發生在公屋輪候冊上。社會不時聽到有年輕人輪候公屋,目的是借公屋住戶的綠表資格,作為踏腳石購買居屋的做法。這個做法影響真正有上樓需要的市民的輪候時間,亦消耗當局的行政資源。
其實年輕人千方百計謀一間居屋置業,往往是因為樓價高企,恐懼無法在私樓市場上車所致。若果輪候居屋的機制能夠有效運作,能否減少公屋輪候人數及時間,可以進行深入研究。
如供應太少 更覺上車無望
當然,輪候制亦有不少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例如,輪候時間以年計算,申請人輪候期間的收入、資產以至家庭情況,很可能有所改變,當局要定期覆核申請者合乎資格,須花不少額外的行政工夫。
同時,如果政府每年能夠提供的居屋供應太少,輪候時間太長,反而會令等待上車的申請人更覺上車無望。
因此,無論政府長遠會否檢討現有的居屋抽籤制度,最重要還是先做大居屋供應的「量」,目前除了正在揀樓的彩虹彩興苑、梅窩銀河苑及銀蔚苑外,年底還有房協的將軍澳翠嶺峰及屯門翠鳴臺,以及明年初還有房委會的啟德、長沙灣等居屋項目,都是上車客期待的置業機會。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