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3, 2025 星期一 陽光充沛 13° 57% 寒冷天氣警告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發展商轉身 各有板斧

2017-08-14    經濟日報
再有住宅地以高價批出,不過買家不再是內地發展商,而是本地大型發展商以新高價投得。是否代表本地發展商為招架中資同行攻擊,惟有「焗搶」? 中資來港投地後,本地發展商補地價意慾增加,不過能夠有大量農地儲備可以補地價的發展商其實不多,最主要集中是4至5間大型發展商手上,例如恒地(00012)就有多達4,480萬平方呎的農地、而新世界(00017)亦有逾1,750萬平方呎農地。 至於擁有多達3,000萬平方呎農地的新地(00016),早前更完成屯門第54區65億元補地價,每呎補地價金額最低僅2,288元,相較屯門區內如掃管笏一帶地價動輒4,000元,甚至6,000多元,補價明顯較為優惠。 大發展商 手握農地儲備 擁有大量具發展潛力的農地,造就新地主席郭炳聯能夠有底氣去稱「等癲標中晒佢先」,亦無愁無足夠的土地儲備發展。 不過,對於一些過往較少涉足農地收購的發展商,似乎就不太容易藉補地價去填補難以在賣地市場投得地皮的影響,因此這部分發展商很可能要適應市場環境,投地時出價更為進取,才能夠在中資發展商手上取回主導權。 事實上,馬鞍山白石地皮正是本地大型發展商信置(00083)以高價投得,中標價13.8億元,樓面呎價達1.16萬元,較同區兩年前地價紀錄高8成,亦較市場估值高5%。 發展商今次出價普遍被外界視之為進取,到底是這幅地皮罕有需要進取高價競投,還是一邊廂中資天價搶地,另一邊廂大型發展商大舉補地價,令一眾較少農地儲備的中小型,甚至大型發展商吸納土地儲備的機會買少見少,故此須更進取出價? 其實,中資來港發展的浪潮,可能是近年改變香港地產市場運作的最大衝擊。不同發展商亦有不同的應對方式,除了上述兩種常見的情況外,下面亦有不同的例子。 收購舊樓 近年併購活躍 轉攻舊樓收購?舊樓雖然耗費時間及精神,但吸納的土地儲備卻是往往是市場罕有地段,供應少、值博率高,所以亦有發展商選擇以此途徑彌補投地困難,例如今年初嘉里建設(00683)總裁何述勤就指,公司不會「跟風追逐」高價買地,而是會適度調整發展策略,稍微轉型去做多些舊樓重建。 近期發展商收購舊樓的確增多,包括西半山般咸道、羅便臣道,以至鴨脷洲大街等亦有舊樓獲財團收購,舊樓併購的活躍程度是近年少見。 進軍海外?中資來港搶高地價,港資又能否向外發展,搶佔海外市場?遠東發展(00035)早前就指中資投地導致集團在港投得地皮機會減少,會實行區域化策略,在個別地區的地產處於低潮時買地,例如澳洲柏斯,而認為在海外公司投地技巧亦較中資為高。 合資合作投地?西方諺語「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如果不容易擊退中資對手,又能否合作投地,以取得雙贏?事實上,近年不乏中港發展商合作投地的例子,最近則是信置、嘉華(00173)與國企中國海外(00688)合資以83.3億元投得西鐵錦上路站1期。 到底以上多種不同選擇,何者才是港資發展商的最佳出路,仍待時間驗證。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