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0
經濟日報
成交量偏少,何謂偏少?
唐榮判斷是周末周日十大屋苑持續只有單位數的成交,樓價容易因個別成交價格推高或推低平均價格,令樓市出現乾升或乾跌,所以,在觀察樓價指數每周變化的同時,更重要的可能是成交量能否持續回升,並在雙位數水平企穩,樓價表現會更明確。
樓價高 未有成交支持
像剛過去的周末周日,10大屋苑僅錄得3宗買賣,按周減逾57%。成交量不足,亦引起不少市場關注。日前第一太平戴維斯一份報告中就提到,樓價高企未有成交量支持的情況。報告中提到香港自1997年回歸中國至今已20周年,令人回想起當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危機始於泰銖滙率暴跌,後迅速蔓延至包括香港在內的亞洲其他地區。投機者對港元聯繫滙率制度的攻擊令隔夜拆息急升及股市下跌,並最終演變成一場金融保衞戰。
香港政府在此役中獲勝,但其他因素亦為樓市帶來不確定性,包括貸款條件收緊、利率上升以及新政府承諾大幅增加住房供應。當時樓價高企,而市民負擔能力則處於歷史低位,再加上炒樓風氣盛行,令貪婪迅速變為恐慌。1997年至2003年間,寫字樓、住宅及零售物業的價格分別下跌71%、60%及52%。
樓市周期 或即將見頂
盡管市場現狀與1997年有部分相似之處,包括樓價高企以及負擔能力低,但除非出現與造成1997年及2008年危機類似的外部衝擊,否則物業價值遭遇類似崩盤的可能性仍然較低,但樓市周期似乎即將見頂。
報告中的數據顯示(附圖),2010年或以前,住宅樓市表現趨向是價升量升、價跌量跌的同步狀態,但自2011年起,整體住宅成交量持續向下,但樓價卻持續攀升的情況,直至2017年,這種表現仍未改變。
另外,中原地產研究部一份報告亦指出,2017年7月份十大藍籌屋苑的二手買賣合約登記錄得120宗,總值8.02億元,較6月的199宗及14.38億元,分別顯著下跌39.7%及44.3%。數字是自2016年3月的118宗及6.29億元之後,創16個月新低。7月份的登記是反映6月期間的市況,顯示政府收緊樓按,以及樓價持續高企,買家多持觀望態度,加上一手新盤陸續推售,搶去二手購買力,影響十大屋苑買賣減少。十大屋苑交投連跌3個月,累計跌55.9%,並回落至200宗以下水平。樓市基本情況未改變,十大屋苑二手成交量或會挑戰去年3月低位(118宗),繼續量跌價升!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