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1
經濟日報
樓價繼續上升,不過,今年6月升幅有所收窄,可以為林鄭新政府調控樓市換來一點點時間嗎?
昨早《經濟日報》地產站報道,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36.1點,按月再升約0.7%,已連升15個月,再創有紀錄新高。
15個月累積升幅約23.8%。去年11月售價指數升至306.7點,已突破2015年創出306.1點紀錄後,截至6月份售價指數已連續8個月創有紀錄新高,較2015年高位再高出約9.8%。住宅租金指數亦按月升1%,連升7個月,首6個月升約5.8%。
現時在新界區買一個A類431平方呎以下的上車盤,樓價平均要485萬元,九龍區要514萬元,港島區則達627萬元。上車盤計算,新界區平均呎價約為11,274元、九龍平均呎價11,940元、港島平均呎價達到14,562元。
倘樓價勁升 相關部門勢出手
這次港府在4月收緊一約多伙15%印花稅漏洞及5月金管局第8輪逆周期措施後,樓價連續兩個月出現升幅收窄的情況,附表顯示,由按月勁升2.7%收窄至0.7%,最低限度為7月新政府出場,換來一點時間及空間,毋須一上場就要繼續出招遏抑樓價。
唐榮重複提醒,往績顯示,樓價指數按月升幅超過2%以上,而又連續超過兩個月或以上,反映樓價升勢強勁,市況熾熱,將會惹來港府或相關部門出手,2012、2013、2015、2016及2017年均出現這種急升惹來辣招的情況。剛過去的3及4月便是相同的模式,結果港府在4及5月出手,問題是,辣招或各類按揭規管措施,效力卻愈來愈少。
翻查資料,2012年出招後,估計招數未夠全面,時效只有兩個月,樓價又再出現連續兩個月以上2%升幅,結果在2013年初又再出辣招,時效極長,達到22個月,未有出現連續兩個月2%升幅。
至2015年初,連續兩個月2%升幅的情況出現,結果又要出招,直至2016年8月,出現連續三個月,亦即8至10月2%以上的勁升,時效減少至只有17個月,結果換來港府推出15%印花稅,不過,辣招時效更不濟,只有4個月,如上文所述,到了2017年3月樓價又癲升,連續兩個月超2%,被迫再一次出招揭抑。
樓市易升難跌 還看一手銷情
換言之,港府近年辣招藥效,趨勢上顯示,「藥效」愈來愈短,亦即每次出招之間的間距,把樓價遏制在無法出現連續兩個升幅超過2%的時間,由22個月減至17個月,近期一次是更只得4個月,附表顯示,最新只有兩個月數據,能否持續?
不過,樓市暫時易升難跌的格局未改,樓價會否蓄力再上,短期應留意一手銷情,看定價調節上能否再次找到強力吸客的水位、另一是十大屋苑周末周日交投量能否重回雙位數,代表入市氣氛回溫。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