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7, 2024 星期三 間有陽光 19° 49%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市區重建零碎化 全盤規劃方治本

2017-07-29    東方日報
港府覓地建屋寸步難行,已成為施政最大的絆腳石,市區重建本來不失為增加供應的好方法,然而當局缺乏全盤規劃,一味零敲碎打,往往事倍功半。更有甚者,市建局有意退出舊樓重建角色,改以樓宇復修替代,需求主導計劃隨時無疾而終,令市區重建難上加難。 市建局昨日公布西營盤崇慶里/桂香街重建項目,涉及九十八個業權逾百戶家庭及十多間地舖,地盤面積一千多平方米,提供一百六十五個住宅單位,另有四百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整個項目成本約十三億元,預計二○二六至二七年完成。 今次重建計劃涉及的樓宇大都接近四十至六十年樓齡,不少單位的牆身和天花都有裂痕,危機四伏,有居民甚至險被石屎擊中,可見盡快重建及安置是民意所向。相對於其他發展方式,舊區重建無疑爭議最小,而且可美化社區,增加房屋供應,更可根治消防等安全問題,一舉多得,然而人們看見的是,大型市區重建計劃近年買少見少,今次的重建項目同樣規模有限,單位數量不多,對解決房屋問題成效輕微,市建局過去甚至屢屢興建「牙籤樓」,以致陷入起一幢蝕一幢的窘境。 為封蝕本門,市建局不是將重建項目變身豪宅,進一步推高樓價,就是索性叫停需求主導重建計劃。行政總監韋志成早前預告,舊樓重建日後或改以復修為主,並以油旺地區為例,指如果將區內三百多幢舊樓全部重建,將出現逾千億元巨額虧損,加上業權複雜,租戶眾多,市建局獨力難支,故兩年檢討期內將不再推出需求主導重建計劃。可以看到,市建局的成立目的是加快舊區重建,改善社區環境,無奈在資金有限之下,一切只能向錢看,顯然是本末倒置。 目前全港有六千幢逾五十年樓齡的舊樓,並以每年數百幢的速度不斷增加,儼如都市炸彈,早前的紅磡唐樓露台倒塌事故,以及年前的土瓜灣塌樓慘劇,俱是前車之鑑。問題是,有重建價值的舊樓早被市建局或發展商收購,剩下來都是食之無味的雞肋,如今連市建局也關上需求主導重建大門,任由舊樓居民自生自滅,不僅不負責任,亦埋下極大的安全隱患。 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正如我們多次指出,一味靠市建局單打獨鬥是不切實際的,不如由政府統籌,與發展商合作,既可大大加快舊區重建進度,又可紓緩房屋供應不足,何樂而不為?只要能夠形成規模效益,不斷持續發展,便不愁沒有發展商參與。藍田麗港城和沙田第一城這些「超級城」都是公私營合作模式的成果,以前做得到,為甚麼現在做不到呢?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新政府信誓旦旦解決房屋問題,更擬就土地發展規劃成立專家小組,甚至連填平船灣淡水湖也列入考慮。其實,「地從何來」從來都是偽命題,綜合發展舊區不但可行,阻力亦肯定比填海造地少得多,怕只怕港府沒有這份決心和擔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