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4
經濟日報
當權者退下來,都希望留芳百世,最低限度不要遺下污名,不過,是否可以三言兩語就把一切抹去?
前特首曾蔭權日前接受電視訪問強調,自己任內未曾有一分鐘停止開發土地,但由發展土地到建好房屋起碼需要11至12年,目前落成的房屋,都是他及前特首董建華在任內開發土地而成。他又解釋當年房地產泡沫爆破後,「居屋都無人買」,推售居屋或令市場「再冧」。
比較兩次訪問 抹去升市責任
如果翻看去年他接受傳媒訪問時,他就現屆政府樓市狂升歸因於他的管治時回應指出,「只係當時我哋無做到一樣嘢,就係雖然我哋唔賣地,依家回想嚟睇,都要積極、積極開發新?地皮。」
如果把兩次訪問比較,曾蔭權是不是對瘋漲的樓市責任愈說愈輕了,如果只集中在土地問題,由去年的只是不積極開發土地,演變成未曾有一分鐘停止開發,結果他老人家變成全無責任,這就是政客!
今時是「空口講白話」,他有多重視房屋問題,還是回到白紙黑字的施政報告上,唐榮去年曾撰文指出,曾蔭權發表的施政報告,當中嚴重忽視房屋土地問題:
2005-2006年度及2006-2007年度兩個年度:完全沒有提及房屋及土地政策。
2007-2008年度:花了一段篇幅提到「都市發展區」,說的是甚麼?他提到必須從速籌劃新發展區的工作。
2008-2009年度:又是只花了一段篇幅談房地產市場,唐榮估計是曾蔭權的核心思維。他當年提到,「房地產市場是香港經濟的重要基礎,與民生息息相關,對不少市民來說,房屋是他們最重要的資產。回歸初期,金融風暴對房地產造成的打擊,令置業人士手上的物業變成負資產的境況,歷歷在目。過去6年,透過重新定位的房屋政策和市場主導的土地供應,我們已重建市民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扭轉供過於求的情況,讓房地產市場穩步發展,回復動力。我們會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成果,貫徹執行勾地表機制,由市場按需求決定新土地供應。政府及政府擁有的法定機構,都不會在這危機時刻,任意供應住宅及商用土地,更不會賤價賣地。」
2009-2010年度:他提到特區政府會密切監察未來數月的變化,在有需要時,優化我們的土地供應安排,並與市建局及港鐵公司磋商,加快把準備就緒的住宅用地推出市場。「特區政府會密切監察未來數月的變化。」這一句更成為一代經典,上至特首,下至司局級官員,人人爭相仿效,成為回答傳媒、記者等的擋箭牌。
任期尾段復建居屋 為時已晚
2010-2011年度:施政報告在房屋政策方面大量增加篇幅,不過,似乎仍停留在初步階段,發表報告前半年,曾蔭權亦耍「緩兵之計」,進行資助置業民調,拒建居屋,結果草草發表未經深思熟慮、亦未有落實方案的「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
2011-2012年度:還有不足一年卸任的特首,忽然找到一大堆房屋問題,但為時已晚。曾蔭權提到要保持公屋產量、私樓超出市民負擔能力、土地供應不足、物業銷售不當手法、舊區老化、劏房現象等。樓市在2011年升勢未止,曾蔭權終決定復建居屋,他又為置安心計劃作出優化,另有限呎出售土地、立法規管住宅銷售、起動九龍東、活化工業大廈等等。
第一次由黑說成灰,再說一次由灰漂成白了!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