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8
經濟日報
香港人特別是低收入的基層市民,根本沒有條件自置居所,比較幸運的是已經入住廉租公屋的。
至於被稱為「三無」的低收入人士,他們既沒有綜援,也未有公屋居住,而收入低微甚至不需要交稅。他們租不起完整的住宅單位,無奈租用劏房以安置一家大小。
說到現時的劏房,大致可分為獨立劏房和共住劏房。所謂獨立劏房,顧名思義是指房間備有獨立廁所和廚房,有較高的私隱度,住戶可以獨立煮食,租金一般每月由4,000元起,裝修及條件較好的月租要7,000元。共用劏房是指多伙共用一個洗手間和廚房(差一級的甚至不設煮食空間),在每天繁忙時段,住戶之間隨時因為爭用而發生口角爆發衝突,故不少劏房客寧願外出解決三餐,回家倒頭便睡,單位一般每月租金低至2,500元,房間空間較大的要月租3,000元。
倡社企搞劏房 改裝工廈可考慮
剛上任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近日落區實地考察劏房戶,切身體會了住戶的苦況,表示考慮資助一些有心社企租用唐樓,出租分間房間給有急切需要的基層市民,使住戶在輪候公屋的同時,得到一個較妥當的居住環境。
其實,目前香港不少地區存在一些近乎空置棄用的工廠大廈,只需經過簡單改動,使消防走火及衞生設施達到基本要求,即可分間作過渡性質的劏房,達到改善劏房戶起居生活的目標。
在盡力開拓可供租住單位的挑戰上,大家似乎忽略了未補地價公屋可起的作用,一是以綠表購置的居屋,另外是通過租置計劃買入的公屋,兩者起碼三、四十萬個單位,當中不少已經空置多時,由於要合法放租須先繳付一筆可觀的補地價費用,租金回報確實難以彌補。筆者建議政府應研究豁免補地價出租的可行性,並訂立標準租金和徵收特別租金稅等。
在我看來,推動活化「綠表吉屋」,一方面可以使現有居住資源得到更好的運用,同時也可即時釋放大量現成單位,應付市民急切的租住需要。
撰文:
柯興捷 富山地產行政總裁
欄名: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