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4, 2024 星期二 微雨 23° 93%

再一次 中資買起港地

2016-12-20    經濟日報
嘉華國際主席呂志和早前接受海外媒體訪問時表示,內地企業有能力投貴地,「但我們沒有」,認為地價高之後,與其類似的本地發展商已很難追逐其腳步。 呂志和這番評論,源起自然是今年11月,中資海航集團以逾88億元投得啟德1K區3號,樓面地價高見1.35萬元,當時投地價遠超出市場預期,一眾本地發展商對出價均自歎不如。 中資高價投地 港發展商難追逐 當時唐榮撰文時指出,這次地皮成交,大幅高出市場預期上限近九成,是測量界低估了?還是內地企業的勇於出價,高到無法猜度的地步?理論上,地皮競投價是根據區內地皮成交價、二手價位、一手價位,推算未來的可能賣價,扣除建築費利息,未來預計利潤等因素再出價競投。測量界一地眼鏡碎,是中資企業對未來賣價前景大為看好嗎?依照市場推算,日後賣價可達每平方呎2萬多元,亦即未來兩、三年,東九的樓價將會睇齊今時的九龍站價位。 有發展商打趣說,這叫作志在必得價,現時區內新盤價錢平均大約15,000多元,他認為,說不定買家也不怎樣算,就是根據這個價直接落標。又或者區內兩年半前保利投得地皮,樓面呎價是6,530元,說不定買家決定就加一倍價錢把地搶回來。 「晒冷式出價」 避免失落地皮 至於昨日公布九龍啟德第1L區3號地盤,以5,412,346,000元批予德廣置業有限公司(母公司:Sky Hero Developments Limited),據悉為11月初投資地皮的同一發展商。該地地盤面積約94,755平方呎,指定作私人住宅用途。最高的樓面面積分別為397,967平方呎,以最高樓面面積計,每呎地價達高達1.36萬。綜合市場估值介乎29.85億至43.78億元,樓面地價7,500至1.1萬元,是次成交明顯高出市場估值。 海航集團上次投得地皮,唐榮形容為志在必得價,今次出價,唐榮會視為「晒冷式出價」,為甚麼?上文唐榮特意把完整投得的地價數目寫齊全,可以發現,出價達到「千位數」,顯示發展商要的出價上做到萬無一失,即使十萬位、萬位數同價,亦可以在千位數壓倒競爭對手。海航上次投得的啟德地皮,成交價亦是千位數,達8,837,126,000元。 較上次出價 每呎多加100元 另一個值得玩味的是,11月初第一幅地是1.35萬元,12月中出價是1.36萬元,每平方呎樓面地價增加100元,好像是告訴一眾競爭者,即使敢跟相同價,如一般估計,上一次是遠超市值估值,海航再度競投,由於相隔時間短,理論上會採用相同價錢落標。 但海航是志在必得地晒冷,海航的出價似乎考慮其他競爭對手在這次投標出價若緊貼海航出價,有機會失落地皮,於是海航的出價較上次多加每平方呎100元,目的就是要以每平方呎100元擊敗可能的對手,避免失敗的情況出現。 11月初除了呂志和,將發展目標轉至海外的遠東發展主席邱達昌亦表示,本港土地「買唔落手」。他說,有積極參與香港每次投地,但愈投愈灰心,認為現時成交地價與附近售價相若,加上建築成本高企,難見生意可穩賺。 這應該就是港商與內地企業的根本性差別。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