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9
明報
【明報專訊】一如巿場預期,美國聯儲局最新議息結果為維持接近零息,更在議息聲明及根據各理事預測未來息口變化的點陣點圖顯示,未來3年很可能繼續接近零息。事實上,若將聯邦基金利率繪圖並劃上阻力線,有關息口將來若升至接近2厘已會面對重大阻力(見圖1),在聯繫匯率機制下,香港利率未來數年也極難大升,對港人置業考慮和香港的財金政策制訂都有參考作用。
事實上,環球經濟因疫情關係遭受打擊,世界銀行更預期全球經濟可能要5年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經濟增長放緩,也令全球包括美國和香港未來息口欲升乏力,單單觀察美國的債券孳線曲線,明顯較半年前向右下方推進(見圖2), 反映息口全線向下機率高於向上,即今時今日香港銀行要維持2013年開始要求按揭申請要有息口可能向上飈升3厘的所謂「壓力測試」,明顯已過時,且是不合理的措施。
回想當年要求按揭要做壓力測試,原因是驚息口會在短時間內明顯回升,藉此保障按揭申請人買樓後供樓不會失去預算,另一方面也保障本港金融體系的穩定,但所謂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各國政府怕出現通縮遠超過怕出現通脹,而未來數年,息口向下的機率也應高於息口向上,那還要那3厘的按揭息口壓力測試作啥?
高收入人士才能買樓 造成隱性不公
任何政策推出或者維持都應看看是否對大眾有利?還是已變得適得其反。就以上述的3厘壓力測試為例,當初推出時是因為預測未來利率易升難跌,但現今全球利率卻變成易跌(或維持接近零息)難升,若3厘壓力測試仍繼續存在,只會令原來已儲到首期,且以現利率水平符合申請按揭的準買家,大大增加上車難度,將買樓機會只留給高收入人士,最終反過來造成隱性不公平。
筆者覺得,若下個月特首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時,可趁機檢討3厘壓力測試這一過期的玩意,會有助一般家庭更容易上車。
說開物業按揭,在低息環境之下,不少香港人其實供樓沒問題,卻在儲首期遇上困難,解決方法之一是利用按揭保險提高按揭成數。特首去年尾便曾放寬了按揭保險的樓價上限至1000萬元也可申請最高達八成按揭,令到一些家庭原因儲不夠首期也可用按保買入較高價(1000萬元以下)的住宅,初時交投和樓價都受刺激略升,但未幾便穩定下來,這是因為原來的一些細價樓準買家轉移至樓價較高的物業,細價樓的放盤增加和需求減少,反令細價樓的樓價略為下跌,同時令整體樓價不致大升。
逾千萬樓應採漸退式按揭成數
另外,現存的按保機制卻有一個極奇怪的現象,就是樓價1000萬元或以下物業,可以按到八成,但是當樓價超過了1000萬元,甚至只是多出1元,便不能申請按揭保險而只能承做最多五成按揭,猶如出現了「按揭斷層」!筆者覺得,如是將1000萬元以上樓價推行漸退式按揭,比如1000萬至1500萬元可按七成,1500萬至2000萬可按六成,2000萬以上才只可按五成,這樣的機制會較合理。
政府推動的全民檢測已結束,最終接受檢測總人數不足180萬,在全民檢測找出的中招人數只有32人,於是有說法指效果不理想,但正如筆者早前已指出,全民檢測找出中招人數愈低,其實反而反映本地控疫愈成功,本是值得慶幸,難道今次檢測發覺10萬人是隱形患者,這才值得慶祝?
買樓收租未必是養老退休好選擇
香港巿民這種矛盾思維,不單存在於檢測,其實還存在如房屋政策。比如很多人一邊說樓價貴,年輕人難上車,卻又每逢任何覓地方案都出來反對,例子包括一邊說新加坡不見房屋短缺,但又不想想人家不斷填海造地,但香港近年不單不可以在維港填海,甚至如明日大嶼,也被說成是倒錢落海,而計劃當中涉及的賣地收益卻絕口不提。
根據美聯物業統計,今年8月份以實用面積計算的私人住宅平均呎租報約35.31元,較7月份微升約0.1%,租金連升三個月,不過若以今年首8個月累計,租金累積下跌約3.3%。另一方面,今年首8個月月租逾2萬元的住宅租務比率約33.8%,比起去年同期約38.7%,減少約4.9個百分點;月租逾15,000元至20,000元的租務個案比率錄約26.4%,亦較去年同期約29%有所減少。
香港不少人希望買樓收租以養老退休,但其實現時不少住宅租金回報只有約2厘,且近兩年租金不升反跌,看來將來港人要有好的退休收入,除了磚頭外,也要研究其他的投資工具。
[陸振球 樓市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