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二月 22, 2024 星期日 間有陽光 13° 44% 寒冷天氣警告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貧富懸殊加劇的背後……》

 
     
2021/11/01 胡國威
熱爆全球網劇《魷魚遊戲》,劇中奪命遊戲關關驚險,幕幕驚心,劇集背後道盡的社會貧富不均問題,也值得深思。貧乏的一群為求替自己籌謀,不惜賭上性命來換取獎金,有人債台高築、有人脫北急需金錢安頓親人,各有各辛酸,與其重返現實困局,倒不如賭命一搏,以求逆轉人生。

「貧富懸殊」是個普世現象,不單發生在韓國,同樣出現在香港。貧富懸殊背後成因可以很多,當中薪酬加幅追不上通脹,樓價飛升,進一步令「住」這生活基本的一環,也變成一大難題;有人靠物業令身家暴漲;亦有人卻連遷身之所也沒有;不少人以樓論人生成敗,衝擊了價值觀之同時,物業升值所創造的財富效應,也將貧富差距進一步推向兩極化。

本港樓市過去十多年處於升軌,加上當時銀行沒太多關卡、資產審查也沒太多把關,能成功於這段時間入市的人,早已為自己創造財富;短炒人士出入多轉,早已「密食當三番」,中長線投資者若早年購入優質單位,持貨至今的話,相信已獲豐厚利潤。

反觀,無樓一族,卻在樓升持續高居不下的銀幕下,終日為基本的居住問題苦苦求存。

貧富懸殊加劇,除了來自這股財富效應外,政策傾斜亦是問題根源之一。

雖然看得出現屆政府試圖著手解決房屋政策問題,但實質只是隔靴搔癢。觀乎特首林鄭月娥任內最近一份《施政報告》,所描畫出的遠景,不單未能解決燃眉之急,反更被市場炒作,令火熱樓價再進一步被炒作上。

住屋問題未有折衷對策,無殼窩牛注定更難上車。當公屋門檻沒放寬,就算公私營房屋供應扭轉至七三比,有多少人士真的能跌入公營房屋的界別而得到支援? 單計要幫助25-26萬公屋輪候冊的人,令不少年輕一代仍要咬緊牙關於私樓市場上追逐,不然就是繼續捱貴租。因為連政策都說明,私樓供應會隨公營房屋增加而同步減少,這真的能解決貧富懸殊嗎? 

政府計劃開拓土地,覺得藉此可解決問題。《施政報告》後,發展局更新了《香港2030+》最終建議書中,也對2019年-2048年的30年供應有所描畫,開拓「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大幅增加可供應用地同時,實際能供出市場的單位卻銳減。政府估算由2019年-2048年的30年間,累計只會推100萬個單位,也就是平均一年33,333個,實情比現時一年43,000個還要少。

(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
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