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5
胡國威
在社運、疫情、及移民潮夾擊下,本港樓價表現不但堅挺,更有破頂表現;對此,很多人都大惑不解。
過去我們曾用土地供應,來說明樓價不跌之謎,但除此之外,本地銀行審批貸款的積極態度,也成了準買家追價助攻手,只是,上述一切是否真毫無隱憂?
無可否認,按揭貸款為銀行重要業務之一,所以每當銀行資金充裕時,自然對於一批收入較穩定的準買家,在估價上鬆手一點,在審批條款上也會提供較吸引的條款;最新的拆息按揭息口,現時低見1.3-1.4厘。
可能你會問,1.3厘-1.4厘的按揭息口,是否屬低水平? 我會答你,這是一個低得不能再低的水平。印象中,對上一次如此低息已經要數到2009-2010年時,金融海嘯致使量化寬鬆,息口下跌,令拆息按揭曾跌穿1厘關口;再對上已數到2003年沙士期,當時息口2厘,已經被喻為歷史低位。
息口如此低企,其實背後又跟「銀行同業拆息」持續回落有關。銀行公會每天公布的「銀行同業拆息」,近幾個月大致徘徊於0.06-0.07之間。對上一個歷史低位,就是2009年12月,當時「銀行同業拆息」為0.05厘。
繼續推演下去,促使銀行願意低息放貸,背後因銀行資金高度充裕有著直接關係,這一點從「銀行體系結餘」也能反映出來。截至九月初,本港的「銀行體系結餘」繼續錄得破紀錄4,570億元。
若運用同一邏輯,則是否代表一旦銀行收水,銀行按揭自然難批﹖準買家自然未能追價而上,樓價則隨之下跌? 歸根究底,這又視乎「銀行體系結餘」是否見頂回落。如果回落,速度又如何? 你問我,我會覺得「銀行體系結餘」短期內下跌,但這一點未必跟資金流走有關,純粹只是金管局一種操作所致。
金管局公布,計劃在九月至十月增發八次「外匯基金票票據」共400億港元。所謂增發「外匯基金票據」,就是把資金從「銀行體系結餘」轉至「外匯基金票據」,其實兩者也構成「貨幣基礎」一部份,因此資金仍留在香港內。
| 金管局公布,計劃在九月至十月增發八次「外匯基金票票據」共400億港元。 (網絡圖片)
金管局要增發「外匯基金票據」,只是因美國準備縮減買債規模,屆時港美息差可能拉闊,為避免出現港元的套戥交易活動,而預先採取的一種行動。
再拉闊一點,這又跟香港受制於美國聯繫匯率有關。香港的貨幣及息口走勢,也跟美國息息相關,也解釋為何我們作為小業主,會特別關注美國聯儲局的一舉一動。雖然早前Jackson Hole央行業會議中,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表明,可能準備在年底前開始退市,縮減每月1,200億美元的買債規模,但鮑威爾也表明,美國暫未有條件可以加息,這一點,或許也能給大家對後市的一點提示。
(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