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4, 2024 星期日 微雨 20° 73%

【怎樣評估「租金回報」?】

 
     
2021/06/01 胡國威
本港樓市旺勢,自從農曆年後至年中,似乎無停過。有人買樓自住、有人打算買樓投資。我們《胡.說樓市》也收到不少谷友查詢,問我們究竟現在買樓是否合時機? 除了看入貨價是否預留了水位外,要衡量一層物業是否值得投資,我們慣常用「租金回報」作基準。但說到「租金回報」四個字,人人有不同演繹方式,得出的結論也可截然不同。

簡單來說,「租金回報」就是把「全年租值」對照「樓價」的一個比率。根據差估署數字,現時一層484呎中小型住宅單位,平均樓價為740萬元;租住同一面積的單位,平均租值每月則為15,683元,轉化成年租188,196元,平均回報率就是約2.5厘。

2.5厘回報算高還是低?  對照其他投資工具,反正存錢入銀行接近「零息」,但若把資金投放在物業可獲取2.5厘回報,看似也尚算可觀;但也有人反駁,這只是一個何其表面的回報數字,因為買樓收租所衍生的雜費開支,我們尚未計算。

作為業主,多數會以「全包宴」形式出租,意即每季差餉地租、每月管理費均由業主負責,把這筆支出計算在內,定必會蠶食了應收租值,間接推低回報。而且我們往往會忽略了一筆重大支出,所指就是「物業稅」。我們需把全年租值打八折後,再向稅局繳付當中15%作為「物業稅」。因此,若我們想知道「回報淨值」,首先要扣除相關雜費支出,才跟樓價對照。

假設物業管理費為每呎4元,一層中小型住宅單位,每月管理費就盛惠1,936元,全年管理費就是23,232元。至於差餉,政府基本上作出寬免,我們可以不計算,而只計算地租一部份。地租為全年租值3%,業主應繳地租一年則為5,646元。而被視為開支最沉重的「物業稅」,一年差不多等於22,584元。三項雜費支出合共51,462元,佔了全年租金收入的27%。若我們把這個因素計算在內,淨租金收入會跌至13.6萬元,回報推低至1.8厘,收租回報看似不算吸引。

但有人也未必完全認同上述觀點。因為在計算「淨租金收入」時,我們也會忽略了物業可產生的「槓桿效應」,也就是說買樓收租本身可以承造按揭。購入一層價值740萬元的中小型住宅,你未必需要全數支付740萬,而是可以向銀行借一半、自己支付一半。當然向銀行借貸,有借就要有還;但本質上,你自己僅從口袋掏出了370萬元,已能獲取每年13.6萬元的淨租金收入,回報高見3.7厘才真,同時又可以享受到物業升值的甜頭。

所以回應谷友問題,用「租金回報」來衡量物業是否值得投資,實在是一個相當籠統的說法,背後還要弄前楚自己把什麼因素計算在內,而這點則只需自行作判斷。

(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
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