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1
胡國威
每年政府推出多少土地,背後都以「長策會」報告作為依歸。運房局剛公布《2020年周年進度報告》,當中推算未來十年,香港需有430,000個新供應,數字跟2019年時推算相若,當中公營房屋佔七成,即30,100個單位,變相餘下三成為私樓供應,僅得12,900個單位。但看畢整份報告,我至少有三個疑問。
第一,一年供應12,900個私樓是否充足? 答案顯然不足夠。單計2020年,縱然我們飽受疫症及國安法的衝擊,但一手吸納量仍高逾14,400個,更加別說早幾年,香港沒有大事件時,一手交易量一年可觸及逾20,000宗。單以過去五年一手吸納量計,平均按年17,332宗,長策會的需求預算,顯然並不足以應付市場需求。
第二,更重要,長策會推算的430,000個單位,背後實在存有太多不確定性。試想想,明明過去一年,無論香港經濟環境、內地學生數目都有顯著變化,而明明相關因素又構成需求預算基準,但為什麼數字可跟2019年相同? 誠然,其他環境因素有變化,拉上補下可能令數字相同;但值得注意,長策會過去幾年不時改變統計基準,或許就是他們口中所指的「優化」,但卻容易把數字舞高弄低。
上期有看過我們專欄,我們不是說過《施政報告》2020年中,政府表明覓得未來十年公營房屋單位316,000個有水份? 當時我們指出316,000個單位,實情起首五年(2020-2024年)建屋量僅得101,300個,佔目標只有32%,意味餘下單位需在後五年才能到位。
第三,其實如果你再細閱長策會報告,並跟房委會實際建屋量相比,你又會發現政府對起首五年的公營房屋建屋量估算,往往跟實況有偏差。
根據2014年《周年進度報告》,長策會目標十年興建290,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當時指出已覓得254,000個單位,當中起首五年(2014年-2018年)會建87,700個單位,但最終呢? 翻看房委會年報,實際建屋量只得80,063個單位,較目標少了9%。回看2015年及2016年的《周年進度報告》,當時政府估計,起首五年分別建97,100個(2015-2019年)、以及94,500個(2016-2020年)公營房屋;但實際建屋量卻較預算少13%及11%。
種種跡象反映,就算現在政府說,起首五年有101,300個公營房屋落成,但大家也不要完全盡信,因為按往績推算,起碼要打個九折,相當於只有91,170個單位落成,實質供應理應較預期中少才真。所以,真的別以為政府說了算,尤其是土地政策。所謂的「供應充足」,很多時只是一場數字遊戲。
(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