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四月 20, 2024 星期六 雨 28° 78% 雷暴警告

【施政報告後的樓市去向】

 
     
2020/12/15 胡國威

說房屋問題為重中之重,但2020《施政報告》卻看不出政府對此有多重視,或許短期內,政府已再經技窮,也未能推出任何切實可行方案協助小市民。若然如此,又何不坦然承,再積極尋求謀略,總好過洋洋數萬字的報告看似詳細,但最終仍要讓市民期望撲空


《施政報告》中,特首林鄭月娥表示已覓得全數330公頃土地,可興建316,000個公營房屋,數字上可滿足未來10年約301,000個公營房屋。表面上,房屋問題像是已經解決,但問題是,所謂「覓得」是否立刻可發展?
背後有沒有「發水」成份? 根據運房局向立法會遞交文件,房委會及房協在2020至2024年期間,原來僅能興建101,300個公營房屋,佔目標只得32%。這也意味所謂「覓得」,實情並不是一時三刻可反映出來。


更重要一點,這個「覓地」方向,又是依從什麼準則? 答案就是按長策會制定的目標而行。長策會每年會按市場需求而作出預算及調整,林鄭月娥早前更扭轉了公私營住屋比例,由昔日的七三比改為六四比,藉以透過壓縮私樓用地供應,作為公營房屋發展,縱然公屋需求提升為每年30,100個單位,但真的可滿足需求嗎?
答案並不能。因為單計公屋輪候冊,現時就有超過260,000個,顯然量數就不足以應付需求。


至於住不公屋、又買不起私樓的夾心階層,他們更關注「資助房屋」有多少? 《施政報告》2020一概沒有詳述。我們只能從運房局的文件中推算,未來五年,房委會及房協合共會興建30,900個「資助房屋」,但建屋量不等於實際推盤量。


就算真的按平均數來推出市場,平均每年有6,180個居屋供應,數字也不足夠。以剛截止的居屋2020為例,市場上就已經有超過230,000份申請,這些都是切切實實符合居屋申請條件,而遞交申請表的買家。因此一年推6,180個居屋,也等於政府已離棄了這批無殼窩牛了。所以說到這裡,我們也不難明白為何政府不針對住宅撤辣,因為一旦放寬撤辣影響了政府的被動收入外,更重要是在供求仍舊緊絀下,樓價只會繼續向上。



(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
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