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二月 27, 2024 星期五 短暫陽光 19° 78%

【新盤開售也撻Q?】

 
     

世事無常,這個道理在2020年感受特別深。不論是環球疫情、美國總統大選、本港政治局勢、那管只是抽一隻新股,皆半點不由人,未到最後一刻,也沒有所謂的「定局」。

原定11月5日上市、但來到11月3日晚上才煞停,當全城蟻民資金已到位,磨拳擦掌之際,最後卻喝倒采散場。籌備多時的上市之路,有如此戲劇性發展,有市場人士揣測,或跟馬雲言論有關,當然我們根本無從稽考。散戶多蝕時間成本,孖展客未賭先輸。雖然投資這回事,沒有所謂「零風險」,但來到這刻才宣布擱置,在情在理,是否應該說個明白? 

上市撻Q有前科;樓市又有沒有出現如此無常境況? 答案是有。

印象最深的一次,已經要追溯至2009年。當時華置推出跟市建局合作的大角嘴樓盤「I Home」,這個被視為工廠區轉型下的新樓盤,講真地區一般,位置並不太受市場注目,怎料樓盤開售的過程,卻成為市場話題。

話說當年賣樓未有《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只是靠發展商自律。我從櫃筒底找回這一份價單,就見到價單表述相當簡陋。發展商在2009年3月推出單位,價單只得兩頁,上頁是價目,下頁就是付款辦法。全盤兩座組成,提供182伙,但首張價單僅推出15個單位,佔全盤不足一成。若以實用面積來計算,平均呎價為5,366元。

一個標準兩房單位,十樓最低入場價186.4萬元,莫說現在看來很匪夷所思,實情當時市場也形容訂價低得很。因為同期新世界在元朗區開售的「翹翠峰」,入場單位也是177萬左右,所以大家都說市區樓賣元朗價,很多人一湧而至參觀示範單位,並打算入票認購。

不知是否市場動態觸動了高層神經,結果開價不久,發展商馬上回收價單,宣布作廢,發展商當時準備跟銀行開記者會公布一些付款辦法安排,最終也宣告取消。當時市場有說,訂價太低不被市建局所接受,要重新定價。結果不出一個月,發展商再推出全新價單,推出的單位不同了,但價格卻是上調了。因為同一柱的單位低至七樓,開價卻是207.3萬,即前後起碼加價了11%。

至於今次螞蟻上市撻Q,有人擔心對樓市有沒有影響? 因為近排銀行結餘創新高,背後就跟資金停泊香港等抽新股有關,大家都觀望熱錢有沒有流走,對銀行放貸都有直接影響,這一點我們還得繼續觀望。
(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
贊助